铁山,铁山

铁山,铁山

案兵散文2025-03-29 00:08:39
在盘山的公路上看小城铁山,它好像就在“盆”底,半个多世纪来,位于铁山的大冶铁矿每年都会产出大量的优质铁矿石有力支援着武钢的建设发展,养活着成千上万的矿山工人……从这点来看,说铁山是“聚宝盆”,倒很贴切
在盘山的公路上看小城铁山,它好像就在“盆”底,半个多世纪来,位于铁山的大冶铁矿每年都会产出大量的优质铁矿石有力支援着武钢的建设发展,养活着成千上万的矿山工人……从这点来看,说铁山是“聚宝盆”,倒很贴切。
铁山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它有丰富的矿产。这里的矿产开采的历史据说很长,黄石的“矿冶”文化如果没了铁山的参与,自然就暗淡无光。有资料记载:公元226年,孙权在鄂州大兴炉冶,开采铜铁锻制刀剑,并将采铁之山定名为“铁山”;1374年,朱元璋置兴国冶,铁山成为兴国冶官铁的主要产地,年产量在50万公斤以上;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大冶铁矿开始引起世界性的广泛关注;1893年8月,大冶铁矿铁山采区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1908年3月16日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建)”,大冶铁矿成为亚洲最早、最大的跨地区跨行业集团公司——汉冶萍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大冶铁矿于1938年进行了拆迁,对未及运走的物资予以沉江或爆破处理;1938年1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大冶铁矿,对矿山进行了掠夺性的开采。抗战胜利后,大冶铁矿隶属新成立的华中钢铁有限公司,因钢厂未建成,矿山停产。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达铁山,大冶铁矿回到人民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因矿山而形成的小城,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昔日的荒野之地终于变成了繁华热闹的宜居小城。
我在铁山这小城居住了将近二十年,感觉铁山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公路。记得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最不愿意走的就是小城去盛洪卿湾的那条小路,天晴衣服上沾点灰倒无所谓,下雨后小路的湿泥浆经常把鞋子、裤子弄脏,的确叫人心情不爽。因为那里有我的亲戚,我有时不得不走走这路……到后来,路面拓宽了,平整了。修了拆,拆了又修,翻来复去建设了好多年,如今成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闲来无事,走走蛮好:晴天绝对没有灰尘扑面,雨天不再泥浆飞溅;懒散了,坐20路环城公汽,眨眼就到,车费不过1元,舒适得很!
我一直把铁山叫做小城,因为它的规模的确不大,类似大冶的某个小乡镇。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繁华却是一般小乡镇难以比拟的。若论自然景观,铁山并无多大的看点。有山无水,这是铁山最大的缺陷。山,一座又一座沧桑的山,一座又一座雄性的山,构成了铁山的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一个又一个的广场、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就让铁山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让铁山这小城有了崭新的看点。我印象最深的是处在铁山小城的中心的“张之洞广场”的变迁:最先它是一菜市场。上世纪80年代初,我随母亲从金牛乡下来铁山,那里卖菜的,买菜的,人声鼎沸,菜市场中间一尊毛主席挥手致意的高大石像引人注目;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从金牛调来铁山,最难忘的就是这个露天菜市场改变了模样,那时它被叫做街心公园,全称是“鹿鸣苑街心公园”,进门不远就有“少女吹笛,幼鹿忘情”的雕塑。公园四周是铁栅栏,里面铺了马赛克,中间是一大喷水池,平时一池污水,节假日能喷出高高的水柱;如今,它叫做张之洞广场,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景点之一,只是它不是主体,所以随时都可以免费参观。这里,标志性建筑就是张之洞铜像。张之洞目光炯炯,不分白天,不分黑夜,在这里放哨站岗。它的底座是潴红色的花岗岩,四平八稳,上面雕刻毛体书法:“提起中国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更多的时候,这里夜晚比白天喧嚣,华灯底下,音乐滚动,健身的市民翩然起舞,成了小城铁山人气最旺的景点。如今,大大小小的广场、公园成了小城铁山的“亲民”景观,提升着小城的“人文”品位。
由于媒体的大力宣传,位于城郊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如今成了小城铁山的又一闪亮名片。小城通向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是一条的水泥路比较平缓而宽阔,沿途的电线杆上醒目地挂上了这样的广告牌:百年矿山,百年经典。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主园区,一座铁塔上赫然书写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八个端庄的大字,与周围的花草树木相比,这铁塔,显得鹤立鸡群!走过铁塔主碑,眼前出现一狭长的房屋,这是陈列矿石的“地藏馆”,也是公园管理人员的办公点。继续前行,便是“日出东方”广场。一座塑像格外打眼,它是9。15米的毛泽东主席手拿矿石的汉白玉巨雕。1958年9月15日,老人家亲临来到武钢公司下属单位大冶铁矿视察,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老人家生平唯一视察了铁山的矿山,至今矿山工人为之骄傲,修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日出东方广场时,人们特地矗立此塑像以示纪念。在“日出东方”广场的西边往下看,气势恢弘的冶矿大峡谷--“天坑”的风景尽入眼帘。据说,它有八千一百五十平方米土地,九亿立方米容量,还有444米高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因此被称做“亚洲第一坑”。山体被掘成一道又一道的伤痕,也仿佛正在述说昔日它炮声轰鸣、工人忙碌的紧张劳动场景。俯视天坑,仰视蓝天,游客会内心震撼:大峡谷--雄性、沧桑。按“一园两区”的说法,沿着蜿蜒的石级小道可以爬到后山顶,又沿公路就来到了“复垦生态观光区”:这247平方米的意杨、乌柏、刺槐等组成的一望无际的林荫竟然是在杂石堆上长成的。如果你留心看了路旁石碑上对大冶铁矿的相关文字介绍,就知道:复垦基地始建于1989年,近20年的努力,锲而不舍的大冶铁矿人以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石海绿洲”的美丽童话。这些辉煌的建设成果与矿冶文化的精神血脉相连。
作为百姓,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从衣食住行上感受小城铁山的变化:如今,大超市小店铺的错落有致,给了市民更多的购物选择;亚东市场、俞家山市场、桥洞市场的规范经营,让市民的日常采买井然有序;越来越多的树木花草,使小城的空气日益清新……这些鲜活嬗变的美丽细节,比一些豪言壮语更能温暖人心。
铁山,铁山……这样描摹你的时候,我仿佛正在抚摩自己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铁山,铁山……这样凝望你的时候,我仿佛正在憧憬你明媚如春前程似锦的明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