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游戏、人生之一:捉迷藏

童年、游戏、人生之一:捉迷藏

激醒散文2025-05-24 14:25:32
题记: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每一个人都在寻找,或者被人寻找。捉迷藏。这个人见人爱家喻户晓的游戏怕是没有那个孩子没玩过了。小时候,最喜捉迷藏。空旷的村郊野外、宽敞的场院、或者是小小的一件柴房都可以成为孩子
题记: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每一个人都在寻找,或者被人寻找。
捉迷藏。这个人见人爱家喻户晓的游戏怕是没有那个孩子没玩过了。
小时候,最喜捉迷藏。空旷的村郊野外、宽敞的场院、或者是小小的一件柴房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藏好了么?1、2、3……”伴着急切的声音,捉人着和被捉者就展开了一场场“找与藏”的游戏。
被捉者挖空心思找好地儿藏身,捉人者绞尽脑汁寻找每一个可疑的藏身之地。找到了!捉住了住了!逮住藏者,开心的大笑,于是被捉者变成了捉人者,一场新的游戏又开始了——儿时的捉迷藏啊,带给了我们多少欢笑!
藏与捉不分伯仲,都让人兴奋异常。
曾记得有一次无意间发现一处藏身之处极为隐秘,大喜过望,于是格外喜欢上了这“藏者”的身份,每遇游戏必是赢家啊!一次次的藏,一次次的躲过被捉的危险,时间长了,竟然也索然无味,偶尔在等待“被捉”的过程中,竟然等睡着了,晚上明月高挂才发现场院里早已没了小伙伴的身影了,孤独寂寞竟然在那瞬间紧紧包裹了一颗幼小的心灵,那是,才明白:隐身之地固然好,然而长久不被发现的欣喜有朝一日也会变成一种悄然而来的“遗忘”,于是,再也不喜欢那曾给自己带来喜悦的隐秘藏身之处了。欢欢喜喜的走出来,任朋友们快乐的“抓”,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清风明月的快乐笑声……
曾记得,有一次为了在游戏中夺冠,事先侦查好了场院的地形,于是场院的每一处隐秘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于是每一个被捉的小伙伴都被我轻而易举的逮捕归案,没有想到乐极生悲,得意洋洋之举被所有的小伙伴们发现了,从而被大伙儿出卖了——在最后一次的躲藏中,大伙儿相约一块回家了!留下我一人在场院里寻找了大半天,一个人影儿也没有发现,突然间觉得被大伙儿丢弃在空无一人的游戏里,竟然大放悲声,哭声惊动了村里的大人们,一场游戏才在声声安慰中结束……
曾记得,不知为何有一次游戏竟然喜欢上了“捉者”的身份。为了引起小伙伴的注意,每找到一个藏身之处,就故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或将半条腿路在外面,或撅起屁股像鸵鸟一样藏着,小伙伴总是第一个将我找到,于是开开心心的当了俘虏,快快乐乐的开始下一轮的捕捉,在寻寻觅觅中享受寻找的乐趣……
曾记得,当儿时的快乐延续在了儿子身上之后的那份欣喜:和孩子一块儿在家里藏猫猫,那是孩子童年不可忽视的欢笑。“藏好了么?”“藏好了!”带着笑意的故意询问很容易套出幼儿的藏身之处,然而东张西望间,装着艰难寻找多时的不易,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喜悦和满足啊……
喜欢藏的乐趣,喜欢被人寻找蓦然相遇的乐趣,喜欢寻觅中突然发现的乐趣。谁说童年的迷藏不是成年人的一种深层愿望?
——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每一个人都在寻找,或者被人寻找。记不清这是哪位高人的语言了。但是我们都知道,生命越久,藏匿和寻找的愿望也就越大。
人为什么要寻找,不言而语:苦苦追寻的是情感上的知音,是信仰中的执着,是永恒里的永远。人为什么要藏匿起来,这里面肯定有玄机。有意藏匿一定是在避免某些接踵而至的寻找,它们使人繁缛或者危险。被迫的藏匿更多很多现实的无奈和残酷,更多身藏而心未藏的结局会让人郁郁寡欢,终其一生;喜悦的藏匿有着“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的悠闲自得之境,而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隐之心该是何等难能可贵?
然而看似矛盾的寻找和藏匿,却在同一种生存方式下存在着。我们一方面感叹“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那擦肩而过的遗憾中悄悄地藏匿着,一方面又苦苦寻找着。只为了那瞬间的惊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