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坝镇赶场

在毛坝镇赶场

晎晎散文2025-07-31 18:12:30
12月13日,周末闲暇无事,恰逢宣汉县毛坝镇赶场日,因为到普光多年,不甚了解毛坝周边的风土人情,我与同事相约去赶场。毛坝镇位于宣汉县境西北部,后河中游,距县城29.3公里,是普光气田大湾、毛坝区块所在

12月13日,周末闲暇无事,恰逢宣汉县毛坝镇赶场日,因为到普光多年,不甚了解毛坝周边的风土人情,我与同事相约去赶场。
毛坝镇位于宣汉县境西北部,后河中游,距县城29.3公里,是普光气田大湾、毛坝区块所在地。在大湾气田建设期间,我曾多次去过毛坝,但专程去赶场还是第一次。
从普光气田105基地到毛坝镇约16公里,沿途经过几个乡村,看到有好几户人家在宰杀年猪,陡然增添了几分喜庆的年味。即将到达毛坝镇时,看到周边的村民背着背篓,带着孩子,陆陆续续向毛坝镇云集,料想今天毛坝肯定是一个热闹的日子。
毛坝镇沿201国道而建。为不影响交通,其集市主要聚集在老街上。老街不宽,约7、8米,临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与现代楼房混杂。一些上世纪的古老建筑,仍残留“毛主席万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等标语,使人恍如隔世,在现代中依稀可以追溯到历史的痕迹;从历史中又能反映出时代的变迁。进入其中,集市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卖腊肉的、卖水果的、卖菜的农户以及镶牙的、推销祖传秘方的游医等,大声推销着自己的土特产及技艺,吆喝声、叫卖声一声接一声,用“人声鼎沸”四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乡场上,熟人见了熟人,老乡遇到老乡,多年的老相识邂逅相逢,几双手紧紧握在一起,那份兴奋与激动,令我这个旁观者在寒冬里感到心中热流涌动。
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说,这几天全国大部分地区冷如三九。行走在深冬料峭的寒风里,我感到衣衫单薄,十分寒冷。但在毛坝镇的集市上,刚采摘的扁豆、菜薹、菊花菜鲜翠欲滴,香葱及水萝卜的根部依稀还有泥土的痕迹,新采撷的野山菌带着大山的气息,刚出锅的魔芋灰豆腐冒着热腾腾的香气,让人感受到大巴山区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宛如春天逆着冬天的寒风扑面而来。集市上的摊贩,看到我们这些穿红工衣的石油人,热情地兜售着自己的土鸡、木耳、胡萝卜和香葱,那份热情,仿佛我们之间不是买卖关系,而是久别重逢的亲人。
我和同事正在选购那些令人垂涎的土特产,突然看到一个穿红工衣油田职工。他是大湾采集区某单位的食堂管理员,趁集日来为职工采购一些鲜嫩的菜蔬。当地老乡看到他,都亲切地和他打招呼。据他介绍,周边的村民经常到单位送自家种植的蔬菜,单位为了融洽油地之间的关系,对送菜上门的农户来者不拒,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了朋友。由于单位用菜量较大,附近农户送上门的菜蔬不能满足需要,每逢赶场日,他都要来毛坝采购一些。
正当我们说话间,一个40多岁的壮年人拉住我们几个的手,亲热地说:“你们几个,今天中午都到我屋头去吃饭呀!”在大湾气田建设时期,这位老乡曾经挖过管沟、修过阀室,后来又在大湾气田维保施工中参加过多项工程施工,对我们每个人都熟稔。因此,在不大的毛坝镇看到我们,他惊喜的神色溢于言表。
在毛坝赶场,我不仅见识到了川东北独特的乡土文化,而且真实感受到了油田人与地方老乡长期凝聚的那份浓浓亲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