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梓潼七曲山大庙

游梓潼七曲山大庙

覆理散文2025-03-17 07:17:00
也许是对梓潼七曲山大庙情有独钟吧,从1990年春至今,几乎每年春天总要去那儿。看看参天巨柏,逛逛天然氧吧,吸吸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烧上几柱香,对文昌说上几句虔诚而真心的话,那种“爽”的感觉,无言以表!
也许是对梓潼七曲山大庙情有独钟吧,从1990年春至今,几乎每年春天总要去那儿。
看看参天巨柏,逛逛天然氧吧,吸吸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烧上几柱香,对文昌说上几句虔诚而真心的话,那种“爽”的感觉,无言以表!
2009年2月28日一早,乘着春风,沐着暖阳,踏着轻快的步伐,我们一行四人又出发了。
一路上,汽车在盘旋的公路上行驶。
透过车窗,我无心欣赏山头盟动的枝头,也无暇顾及田野里黄澄澄的菜花和青葱葱的麦苗,更来不及驻足那泛动的春水,只一门心思地向着心中的圣殿进发。
过梓潼县城不远,公路边闪现苍翠的古柏,那巨大的躯干,那旁逸的虬枝,那经历千年风霜却风韵不减的顽强,不得不让你惊叹!我每次一踏上这段路,就心潮澎湃,不时地发出唏嘘声。
大庙建造在七曲山上,掩映在成千上万株古柏之中。绵广高速通车以前,曾为国道的交通要道——川陕公路横贯期间,是出入蜀道的必经之地。这里也是著名的翠云廊公路的起点,我没有走过翠云廊公路,不过就凭这起点的前后几百米,秀丽的风光,苍劲的巨柏,早已让我流连忘返。
关于七曲山大庙名字的由来,有这样的传说: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经此山时,侍臣中有人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之名便名扬天下,更是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整个大庙建筑群依山就势建造,掩映在青一色的古柏树丛中。
这儿的古柏呀,让人找不出词儿来形容。
瞧那株,是“张飞树”,据说是三国时的猛将张飞亲手栽种的,三四人牵手合抱才能拢住它的腰身,树冠上有多宽?我估量不出来,站在树下,只觉得渺如蚁虫。
再瞧那株,如蛟龙腾空,虽然有枯死的树干,但那天然的凌驾姿态,不得不叫人拍手叫绝。还有那株,只在树的半边长出浓浓的青枝,如伸出优雅的手,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真是一个热情的主人;那边那株则扭曲着身子,散开婆娑的枝叶,露出妩媚的笑脸;还有那株,腰板挺得笔直,叶子打扮得整齐规则,真是一个谦谦君子,而那边那株,则站在涯边,倾斜着身子,正喊着,“救命呀,我快要摔下去了!”
……
真是形态万千,风情万种!
这些树经历了千年风霜的刨蚀,浅褐色的树皮都粗糙而且皲裂了,如八十岁老农民的大手。抚摸着那粗粗的皮肤,拥抱着我从未见过的粗壮树干,仰望着那参天的树冠,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心中升腾!
更让人叫绝的是在这片茂密的林海中,找不出一株杂树,清一色的参天巨柏。
那个纯呀,千年陈酿老酒也没有那么浓香醉人!
那清一色的绿呀,让人心颤。没有初春时节泛黄的嫩绿,没有光鲜抢眼的翠绿,也没有别俱一格的杂色的干扰,更没有妖艳的层次分明,只清一色的橄榄绿,那么稳健,那么老练,那么欣欣向荣,那么团结一心。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团结的力量,才成就了这片绿的天堂,让它不管面对无情的天灾还是人祸,总能化险为夷。
这片纯柏林占地400余亩,有古柏2万余株,最老的“寿星”皇柏已经2100岁高龄,最年轻的“寿星”潘家柏也已200多岁。仅编号挂牌的就有14000多棵,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纯古柏国家级森林公园。
在翠柏的掩映之中,几十处青瓦红墙(柱)的殿宇楼阁显得错落有致。
清咸丰年间的《梓潼县志》说“文昌灵应祠在七曲山顶,即梓潼庙,俗称大庙。”“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西人,因报母仇徙居是山,自秦伐蜀后,世著灵异。宋、元历封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
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故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加封为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按传说梓潼原是人,死后被封为神,同天上文昌星无关,但后来经乩坛一番制作,并在元代加封,与文昌星合而为一,即成文昌帝君。
中国尚文的历史便开始有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而梓潼七曲山大庙便是这一文化的祖庭。
大庙始建于晋代,当时叫“亚子祠”。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座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13000多平方米,各种建筑20多处。
从山门拾级而上是文昌殿。
文昌神像,高4。6米,重5吨,是空心浇铸于明朝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的珍品,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这里是全庙最拥挤的地方。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这儿抽一支签,看看今年的运气哟!
出“文昌殿”左下行,是“魁星楼”。素有“魁星点斗,金榜题名”之说。
出“魁星楼”再往左行,是“五瘟殿”、“观音殿”,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烧纸放炮都在这里进行。
然后沿山而上是“瘟祖殿”、“启圣殿”。
沿山而下是“张献忠家庙”。据说当年张献忠从四川东南一路呼啸杀来,把南明王朝的残部向四川西北横扫,而清军也由北向南,以排山倒海之势攻入四川,剿杀张献忠也剿杀南明残余。一时间,战火几乎将四川所有的民居、府衙、寺庙付之一炬,张献忠则捐银5万两,在此修葺自己的家庙。
过“张献忠家庙”就回到了“文昌殿”。
“文昌殿”右边,是“灵官殿”,再右是“洞经音乐演奏厅”。
发源于文昌祖庭的洞经音乐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随着文昌帝君的声名远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
大庙的建筑,全是在柱子上打眼子用榫头连接,梁台之间结构严谨。那些柱子全是合抱多粗,偌大的一个眼子,凿在上面,却显得十分渺小,如水牛水上的虱子。全然没有影响,也许正因为建筑材料有这么阔绰,才能建造出这么独具特色的建筑。它不仅经久耐用,而且抗震性能很好,震惊世界的2008的5。12大地震,也并没给它留下什么疤痕。
大庙香火之旺令人惊叹!
2000年,当地政府恢复了中断已久的农历二、八月的庙会,活动之隆重,历时一月之久,为全国少见。
我们去的时候正是农历二月初四,山上的人数数以万计,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将维持秩序的警察忙得不亦乐乎。那摆放不完的各式汽车,更显出大庙的威名远播。
当地老百姓对“文昌大帝”的虔诚也让人吃惊。
您一定没有见过那么高的高香,只有你亲自领略了,才可以理解什么叫“烧高香”。
梓潼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