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手帕重新走进我们的生活
“地球变暖”,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可是去年俄罗斯和北美的暴风雪,却在告诉我们,在地球上肆虐的不仅是酷暑还有严寒。人们把此称之为极端气候,造成极端气候的因素固然复杂,但有一点是大家认同的,那就是人类
“地球变暖”,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可是去年俄罗斯和北美的暴风雪,却在告诉我们,在地球上肆虐的不仅是酷暑还有严寒。人们把此称之为极端气候,造成极端气候的因素固然复杂,但有一点是大家认同的,那就是人类活动与极端气候有关。人们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来改变自然环境。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也因此被提上了联合国议事日程。世界自然基金会倡议,在每年三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举行熄灯一小时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地球一小时”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它告诉我们,人类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比如多走路,少坐车;比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抵制物品过度包装、使用可以降解的塑料袋……等等。其实我们还有一项生活习惯应该改变,那就是减少纸巾使用,让手帕再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人均生活用纸约为2.6公斤。一年消耗的生活用纸达440万吨。生产1吨纸,需砍伐17棵十年生的大树,生产440万吨生活用纸,就要砍伐7400多万棵树!当手帕被我们丢弃的同时,是环境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关于手帕的记忆,每个人都可以追溯到天真的童年时代。一块小小的手帕,伴随着“丢手绢”的游戏,成了儿时记忆中最快乐的风景。手帕是从先秦时期的手巾演变而来的,唐代开始有了“手帕”的名称。“缏便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手帕作为一种带有装饰作用的生活用品,常常被年轻男女用作传递情愫的信物。
古时的手帕称为罗帕,在绫罗上绣以精美的图案。女子以罗帕掩面,显示其端庄的同时,更体现了无以言表的羞涩与妩媚。男子的手帕则有着身份的象征。杜甫的《马骢行》中就有“亦汗微生白雪毛,银鞍却覆香罗帕”的描写。清代宫廷女子,在呼喊皇上吉祥时,挥舞的手帕犹如飞天手上的锻带,既是礼仪又是舞蹈,真的美极了。读过《红楼梦》的人一定记得,林黛玉珍藏的不是贾宝玉送给她的珍贵物品,而是一方旧手帕。直到她临终时也没有忘记这方手帕,因为它曾经带给她憧憬和希望。
到了民国时期,在旗袍腋下纽扣上别一方手帕,更是女性的时髦。西装革履的绅士,也多半会在口袋上方,露出叠得别致的手帕。手帕的叠法,像打领带一样是很有讲究的,这既是装饰,也是风度。熟悉帕瓦罗蒂的人,一定记得,他每次上台时,那右手执着的白色手帕,和他乌黑的胡须形成视觉上巨大的反差,凸显了他的个性。手帕这一道时代的风景,如今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人们用纸巾代替了它,商场里已经见不到它的踪影了,
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个人仍固执的希望人们记住手帕,他不希望手帕成为历史。他就是美国地区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30年来他只用手帕,不用纸巾。这个富有的美国老人,以自行车代步,从不开汽车。他好像永远生活在忆苦思甜的情景之中,体验着30年前的简朴生活。他在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身体力行。如果我们都能坚持使用手帕,那么每人每年的生活用纸就可省去一半,大片森林也可因此免遭砍伐。我们每天在思考着如何节约能源,而我们又为什么要丢弃我们的传统呢。况且手帕还有纸巾无法替代的功能,它体现了人性修养和文化内涵。不要让一次性纸巾把森林变成垃圾,不要因为自己贪图方便,而额外加重地球的负担,我们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2011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已经于3月26日结束,然而节能减排的理念却永远也不能放弃,我们完全有理由让手帕再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2011.3.28.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