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曹操

观沧海·曹操

招财纳福杂文2025-03-31 06:30:06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每当读着曹操的这首《观沧海》,仿佛就看到了一个威风凛凛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每当读着曹操的这首《观沧海》,仿佛就看到了一个威风凛凛的英雄,带领着千军万马豪气干云地停留在了沧海石岸边上。军队阵容整齐,只有马声嘶鸣。英雄稳健地坐在骠悍的战马上,挥鞭指点江山,赞叹着山河的壮美……
在古人写大海写秋景的诗篇中,这是一极难得的佳作。感觉中,中国古代诗人去海边的机会不多,他们诗中出现的自然景观,更多的是山林原野,是江河溪流,是村庄集市,是大漠边陲。古人诗中,纯粹描写海景的极少,他们作品中的大海,更多的是想象中的产物,或者只是借海的形象作一点精神的寄托。而曹操的《观沧海》,写海岸、海面、海岛,描绘了与海有关的种种风景,写得色彩斑斓,气象万千,令人神往。
诗中写沧海的壮阔浩瀚,写秋风中海边的美景,写对大海的想象和赞美,诗风清新雄健。古代诗人写秋景,一般都是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抒发的感情也大多悲苦凄凉。多少的骚人墨客因秋风而黯然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而曹操的这首诗,却在秋风中赞赏大自然的美妙,写得气势壮阔,慷慨豪迈,意境苍凉而不失清丽。沧海,是天地间最博大的景象,日月星辰,都孕育于大海,吐纳于大海。
赞美大海,其实也是赞美宇宙和生命。诗中没有直接写人间沧桑和个人抱负,但读者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诗人曹操那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远大志向和英雄气概。
曹操,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志在意图一统河山,偶然作诗,都是抒发“志在千里”的壮士情怀。所以,曹操留下的诗并不多,只有二十几首诗,但都是不同凡响的名篇。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对曹操有成见。认为他不是善良之辈,是奸雄,是暴君。后来看了很多有关他的正史的书,读了他作的诗,才觉得此公确非等闲之辈。《三国演义》这部文艺作品,作者罗贯中很大程度上是站在皇室正统的立场上抵贬曹操,很多事并非史实。曹操绝不是罗贯中笔下的那样不讲情面,人面兽心,卑鄙无耻。曹操其实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他爱他的妻子,即使她要休夫,他也照样对她关爱有加。
也许曹操真的多疑,真的为了江山而不择手段,但是那是情有可愿的。因为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想成就大事业,真的要多一份心思,真的要不拘小节。
我非常看不惯诸葛孔明为了报答所谓的知遇之恩而逆天而为的行为,即使他这样做是所谓的忠。但我不欣赏他,真的。作为一个有能力,有才干,有抱负的人,怎能因为愚忠,就不顾天下百姓的呢?如果他不为了一个阿斗而与曹操作垂死的挣扎,曹操早就一统天下了。曹操统一了天下,天下还会如此大乱吗?还会整天生活在战争中吗?不会!
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中,论才情,论智谋,都是曹公高出一筹。他们当中,曹操是最有资格当皇帝的。说他奸诈狡猾也好,说他夹天子而令诸候也好,他当皇帝是当仁不让的。
我多希望人们都能用辨证的眼光去看曹操,给他一个公平的评价,我不希望再有人把他说成是不仁不义的人了。不然,曹公的在天之灵也不能安生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