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的一点感想

对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的一点感想

食苹鹿杂文2025-04-23 09:51:52
一、什么叫考察失真失实?两个层面:一个实际工作层面,一个是理论研究层面。从理论层面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存在这个问题;从工作层面来说,就要加以界定,应该说考察工作究竟失真失实没
一、什么叫考察失真失实?
两个层面:一个实际工作层面,一个是理论研究层面。从理论层面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存在这个问题;从工作层面来说,就要加以界定,应该说考察工作究竟失真失实没有,本身没法具体给定,只能在任用干部的效果和后果上看出来,一种是干部没有用准,一种是用了错误的干部。但人是变化的,而且效果和后果有后发效应,随着时间的变化,用准的可能变得不准,正确的可能变成错误。后来的变化,不能把帐算在考察头上。所以说什么是失真失实,必须认真加以定义。
主要的就是定时、定环境、定条件。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段、一定的工作环境、一定的用人条件下,考察不够细致,定位不够准确,导致用人不够理想,对工作造成影响,或者所用对象在短时间内犯了错误,且经调查问题就出在任用之前,有苗头、有反映,考察人因工作粗糙而忽略。这样,才能叫失真失实。
有两个误区必须纠正:
1、没有真正百分之百准确地考察。江总说的X光机,是一种愿望。人的变化是必然的,坏人要出现也是必然的。就像法律,制定的前提就是假定所有人都有变坏的可能。研究失真失实,也要从这个立场出发。考察工作一定要失真失实的,关键是怎样预防和补救。
2、考察究竟起不起作用。由于一些社会因素或其他原因的影响,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至少可以说没有原来重要了,很多人说考察只是一种程序的完善,考察到什么程度,考察谁,怎么用,考察组其实不起多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只栽花不栽刺,多说好话,就在所难免。当然还有两个原因,导致考察人有所顾虑:一是近年来组织部门流动缓慢,一些考察对象过一段时间都成了一些重要岗位甚至组织部门的领导,考察人最好是“提前为人”,免得到时难看,穿了小鞋;二是考察人对一些反映没有调查手段,时间紧迫,工作乏力,瞎抓一气只能落个自讨苦吃。按照规定,只有线索清楚的反映才有调查的必要,但一般老百姓本来就不是专业人员,哪有确凿的证据。专门的纪检、监察、公安及组织都发现不了,老百姓怎么能发现呢?事实上,大多数反映都不是空穴来风,风生水起,必有原因,我们轻轻放过了。等到出了问题,回头一想,恍然大悟,却把板子打在考察工作的头上,这就叫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条例的颁布、新体制的运行,干部任用工作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譬如我们在考察中探索的一些新做法,都对任用干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干部考察就是调查民意、掌握情况、给组织用人提供参谋、完善用人程序,只要从这一点上理解,其实干部考察是起作用的。一般人理解的所谓考察组说谁行谁就行,以为这样考察组就起了作用,这其实更是一种误区,必须纠正。
总的来说,干部考察失真失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关键是比例的大小,预防和补救。从我们当前的实际来说,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干部都是用正确了,只有个别出了问题。让人忧虑的是深层体制的问题,是干部任用机制的问题。体制机制问题不解决,整个干部工作肯定要出问题,不仅仅是失真失实的问题。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考察组能力、素质和胜任不胜任的问题。这其实不是问题,我们考察组的人员,一般都是从组织部门和其他部门抽调的精兵强将,或许不够专业,但绝对能适应当前的这一种考察形势。
二、当前考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考察环节主要有:推荐、测评、谈话;公示、考查材料撰写。
推荐,主要是大会推荐,方法简单,要么不准,要么个人推荐个人,票数过于分散,起不到应有作用。
测评,主要是大会民意测评,要么项目单一,要么复杂繁琐,不太实用。参会人员对参评对象了解不够,填表也不够认真。
谈话,面对面,说的全是好话,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提起缺点,都说没有。谈话人只是抱着一种履行程序的心理应付差事。
公示,没有公信度。大多数人不愿意反映,反映一点问题,线索不够清楚,也不好调查,对考察对象的任用不起什么作用。
考察材料撰写,程式化、八股化严重,千人一面,看不出来与任用有什么关系。缺点千篇一律。写材料的人提起写缺点就头疼。存在“画不像”和“难画像”问题。
虽然考察工作存在问题,但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像高考,虽然问题多,但不能取代。
三、措施
改进干部考察工作,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考虑可操作性,不做空谈,不哗众取宠,要考虑到成本和实际效果;二是用加法不用减法。肯定现在的工作,在取得的成绩上进步,不要好高骛远,否定一切,图一时口快,引来阻力重重。
主要是三个方面:
1、建立刚性制度,规范程序。程序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现在从表面上看,各种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关键是落实。干部工作,只要严格按照制度,按照程序,一般不会出错。关键是程序。程序应该再细致一点。譬如,干部考察,都必须经过如下程序:推荐提名,二次推荐,公示谈话,接受举报。所有程序都必须有电子和纸质资料。如果是定向考察,群众一目了然,也就区别对待了。
2、尽量公开透明。在干部工作上,一般强调保密。但实质上保密和公开透明不矛盾。在酝酿、决定环节,必须坚持党用干部原则,尽量保密,不干扰组织决断。在具体操作环节,应尽量公开。譬如推荐提名,就可以根据推荐票数,多确定几个人选,公开演讲竞争,然后再进行二次推荐。这样既可以增进了解,又可以避免拉票贿选。再譬如,对每次推荐的后备干部人选,都进行公开,让大家知道,谁已经进入了组织视野,推荐时也就会有的放矢,不会漫无边际了。
3、完善细节,不厌其烦。干部任用最怕图省事。如果省事,当然一个人说了算最省事了,也最诱惑人了。定向考察就很省事,一切都好也很省事,起码不用多做工作,但最容易出问题。我们觉得,在干部考察上应该多给一些时间和功夫,习惯了,就不会觉得麻烦了。譬如,先海推,确定对象,公开演讲,再进行二次推荐,就多了些环节;推荐时要求单人单桌,拉开距离,就对场所多了些要求;计票时分类统计,乡镇一块,部门一块,县级干部一块,便于分析干部的民意,就增加了工作量;考任分离,每年年终在考核时都要推荐一批后备干部,储备起来,以备组织掌握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