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玉之旅
那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一行的人员聚齐后驱车上了路。沿着科凉公路,出了卓资、凉城,赶到了杀虎口景点,工作人员才刚刚上班。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
那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一行的人员聚齐后驱车上了路。沿着科凉公路,出了卓资、凉城,赶到了杀虎口景点,工作人员才刚刚上班。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作为一代雄关,早已闻名华夏,有2000多年的历史。杀虎口地势险要,东、西两山之间形成一条3300米长的狭长走廊,形成天然关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杀虎口博物馆内有清代《朔平府志》记载:“杀虎口乃直北之要冲也,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要”。是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也是古代中原通往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在明清时期,杀虎口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据工作人员介绍,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就发祥在这里。这里有雄伟壮观的古长城,保存完整的杀虎堡,栉比鳞次的烽火台,苍凉古朴的古战场,少有的古道敞路坡,工艺精湛的古乐楼等,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晋西北的大地上。
人们常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指杀虎口,后来也指出长城西部各口去内蒙古西部各地。据史书记载,明末清初,由于长期的农民起义和抗清战争,北方长城以内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田地荒芜,房屋残破,人口流亡。大批山西、陕西、甘肃和河北部分的破产农民、战败的农民起义军,有的携老扶幼,有的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离乡,“走西口、去归化”,“觅食求生”。来的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一带,不少人经过土默特平原向西,有的向当地蒙古族租地垦种,有的进入大漠私垦,形成了庞大的“走西口”迁徙群体。再加上历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破产农民队伍的不断流入,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结束了“走西口”的痛苦历史。电视连续剧《走西口》,就是根据这段移民史实进行创作的。
“走西口”是历史的产物,它承载着晋商的光荣与梦想,无奈与艰辛,更铭刻了山西人“口外”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因而,杀虎口成了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也成为了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现在许多人来在这里旅游观光,领略西口文化,感受那段苍凉而悲壮的历史的同时,怎么不让人感慨万千呢!
从右玉县城往南走2公里,就到达了南山森林公园,据当地人们说,公园名字取自“寿比南山”之意。公园涉及右玉县新城镇、牛心乡、威远镇三个乡镇10多个村,面积40万亩,总经营面积6万亩,园内针阔花混交,乔灌草结合,亭、台、坛、阁、花、灌、路、园,错落有致。林木覆盖率高达80%,被誉为“塞北绿色明珠”。经过多年风沙气候的磨炼,这里形成了塞北独特的森林景观格局。
站在海拔1400多米的南山顶峰登高远眺,整个园内林海茫茫、绿波浩缈、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山水辉映,天树一色,景观甚是壮丽。清澈湛蓝的玉林湖如镜子一般,给公园带来几分灵动。形成了一幅多姿多彩、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这里有茂密的森林、丛生的灌木、活跃的野生动物,还建有民俗展馆,展出当地各种民俗饰物,是人们较理想的休闲、度假、避暑盛地。当地人形象地给右玉作了个比喻,“县城象一艘白色的小船,在绿色的海洋中漂荡。”
南山公园内森林景观资源主要是右玉人民一代又一代植树造林形成的人工林,按照不同的植树群体划分为先锋林、青春园、功德园、同心园、双馨园、星火花园、同根园、战友林、爱心家园九个类别、特色迥异的园区。一座20多米高的丰碑,记载了右玉人民50年来治山治水、绿化家乡的事迹。这里的棵棵树木、片片绿草似乎都附有灵性,好象在与游客互动传神,诉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让游客饱览风光的同时,得到启迪,提升境界。
南山公园自然景观资源多达十几处,最为著名的有“牛心孕璞”、“贺兰插汉”等。境内的牛心山,为玄武岩孤山,山的左右开黑白二峡,冬天不存积雪,夏天不生长草,形若牛心、殊为灵异,是右玉衡阳十景之一,名为“牛心孕璞”。牛心山上还有建于明代的文昌阁、玉皇殿遗址。贺兰山,最高处海拔1592米,山势挺拔、雄奇壮观,有一个大墓和明代古碑,明碑上记载了北魏孝文帝返平城祭奠先祖的史实。也是右玉十景之一,名为“贺兰插汉”。
此外,矗立在小南山西北侧的大型雕塑巨像“三面观音”,三晋第一滑雪场的南山滑雪场、星级度假村、花卉园、花灌园、鹿园三园,玉林湖等六湖,知春亭、公仆亭、揽胜亭等20座观赏亭台。都为丰富南山森林公园的文化内涵增添了不少元素。
2012年8月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