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生脱死

了生脱死

倥蒙散文2025-08-09 13:14:20
友人告诉我,学佛能帮助人了生脱死。至今我还徘徊在佛门外,不懂得人了生脱死后能幻化为什么,包括肉体的和精神的,更不知道了生后如何才能脱死。被这个问题纠结了很长时间,想得很多,比如秦始皇寻求不死仙药的荒诞
友人告诉我,学佛能帮助人了生脱死。至今我还徘徊在佛门外,不懂得人了生脱死后能幻化为什么,包括肉体的和精神的,更不知道了生后如何才能脱死。
被这个问题纠结了很长时间,想得很多,比如秦始皇寻求不死仙药的荒诞、李白踏遍青山访仙寻道的超脱。终于,机缘巧合,踏上了去寺庙拜访师傅的征途。
秋天的下午美得让人心醉,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我们并不轻盈的身姿似乎也舞出了优美的旋律。未登程,心已被金风送到了山门,眼前仿佛已看到了佛菩萨普度众生的慈眉善目。
一路上有陌生的帅哥为我们指路,还有热情的乡民敞开了他们货车的胸怀,把徒步前往的我们带到了山脚。没有想象中的仆仆风尘,仰头看到栖息在半山腰的寺庙时,友人不禁低头嘀咕:有些事真的说不清!这“说不清”让我们越发觉得此行的意义。
通往半山腰的有两条路,左边的一条曲曲弯弯,有小桥,桥下有流水,别有一番景致;右边是一条直道。短暂的犹豫和争执之后,我们走上了右边那条宽阔平整的马路,一路上我们拈花也惹草放飞得似乎回到了顽劣的童年。当我们手握采摘的野花野果来到庙门的时候,师傅已从庙里轻盈走出双手合十迎接我们这些懵懂的顽童了。
师傅没有想象中的仙风道骨,言语里多了一份亲切,还有一份常人难以品尝出的落寞。
师傅带着我们虔诚地上香、真诚地供奉、恭敬地朝拜,用心念着“阿弥陀佛”。在面对庙门的观世音菩萨面前,我们五体投地,行了三十七叩。走出大殿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但此刻没有“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
庙门正对西方,站在栏杆边,近处花草树木的苍翠,远处水库的茫茫,尽收眼底。水天相接的地方,夕阳已收起了她最后的灿烂,给身边的云霞镀上了温馨而祥和的色彩。此景此境,佛家的“西方极乐世界”想来也不过如此吧!这时一个大胆的念头悄然而生,此念一闪,心中陡然一惊。
凭栏极目远眺西方胜景的时候,说起俗事,师傅的一番话把我们说得泪水涟涟。夕阳的余晖给师傅的脸笼上了一层柔光,显得淡定而从容,全然没有我们这些俗人的起伏。在师傅寂寞转身的瞬间,我还是分明看到了她眼中晶莹的东西。
回到禅房的话题神圣而庄重,谈及佛学,师傅娓娓向我们传道解惑。也许是我们脸上的天真和迷惑让师傅觉得该进行启蒙教学:“娑婆世界谁最大?”直觉告诉我绝不可等闲而答之,这应该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心最大。”我像进行抢答一样赶紧嘣出答案。
我是一凡夫所生的俗女,没有祖上的阴德庇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慧根,有的话又有几许。
“心最大,只有潜心学佛,成佛了方能了生脱死。成佛了才叫功德圆满:功德、智慧、慈悲、孝道都圆满了。”师傅颔首。
何能圆满,这是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师傅说:要看到自己的本性,即可顿悟成佛。接受了多年的唯物哲学,我知道,要认识到自己的本性,没有量变的积累,没有千思万想,没有修行积累,难以有佛缘,难以理解高深的佛法。而质变是量变的积累结果,修行没有捷径,要到达理想的彼岸唯有老老实实进行量的积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渴望了生脱死:了结生的烦恼,摆脱死的恐惧。在迷惑得出不去的时候,我躲进了佛学,试图寻找到客观存在的主观满意的答案。友人提醒我:“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看过一部名为《爱有来生》的影片,男女主人公阿明和阿九生相恋,死相随。阿明在轮回道上五十年的苦苦等待换来了来世对面相逢却不识的相见,最终在这颗见证他们爱得痛苦、死得凄美、等得孤苦的银杏树下进入了生死轮回;忆起前世往事的阿九匍匐在树下撕心裂肺的痛哭声却久久回荡在空落落的古老寺院……凄美的爱情故事总是特能打动人,因为这是生生世世的缠绵,生生死死的思念。只是往事知多少,生死轮回道上的等待与追随何时了?所幸的是阿九没有陷入又一轮的“追随——等待”中,作品在阿九今生的夫唱妇随甜蜜幸福中落下帷幕,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这来生的爱将如何演绎?这个结尾颇具人文关怀,让我在不自禁的落泪中放下了提起的心。
友人曾谈及她的学佛心得“情爱带来的不是幸福就是痛苦,只是众生仍甘之如饴”,我苦中作乐“你我应该都是甘之如饴生娑婆堕轮回的了”。独处时分,有很多次,我都在入世和出世中作着两难的选择:现实的残酷让我觉得入世的毫无意义,多年的没有信仰让我觉得出世的渺茫……我不知道生死轮回道上是否还有人等着我,我又是否该追随而去,哪怕是精神上的。
问师傅,师傅的教诲言简意赅“放下!”师傅仍在谆谆教导,我们依旧倾心聆听……
谈起在俗世的往事及今日遗留在俗世的困扰,师傅眼里流露出显而易见的无奈和纠结,眉间嘴角弥漫着她内心的挣扎。这让我很自然地化用了一句俗语:人在寺庙,心不由己。
走出禅房的时候,山风呼啸,月儿在深邃的天空已西斜,让我体验到了别样的美。隐约中看到了来时的路,这是一条自上而下看起来有点陡峭的道路,径直通向庙门,忽然诧异起来时走在这条道上对陡峭的毫无感觉;小桥流水的那条道在朦胧的月色中更有风情,三步一折,五步一回,袅娜地延伸到寺庙的背后……我知道:殊途同归。耳边悠扬的晨钟声,眼前飘渺梦幻般的仙境都留不住一颗尘缘未了的心。佛门圣地,无有妄念,但分明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回归吧!
《心经》要诵,它能让我“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地藏经》要读,它能让我懂得婆罗门女和光目女救母出地狱苦海的孝心。上有高堂,下有弱女,为人女为人母的责任我必须承担,尽管肩膀很不坚实。我知道这也是修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