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工地
一提到“舌尖上的”,总让人想到珍馐美味,而在工地,舌尖上的感觉则有着别样滋味。呼啸的风,轰鸣的机器,奔腾的江水,让工友们的“菜肴”混杂着多种味儿,也汇成了他们特别的记忆。让我们走进施工现场,去感受,去
一提到“舌尖上的”,总让人想到珍馐美味,而在工地,舌尖上的感觉则有着别样滋味。呼啸的风,轰鸣的机器,奔腾的江水,让工友们的“菜肴”混杂着多种味儿,也汇成了他们特别的记忆。让我们走进施工现场,去感受,去体验……架桥队工人的小面包
初春时节的一天上午,瓯江之上寒风在吹,整个栈桥没有一道密不透风的墙可以闪躲。南口大桥北岸移动模架即将移至第二跨,架桥队工人们展开了一系列准备工作。接近11点,调整好移动组件的工人们总算有了一点难得的空闲,而劳累了半上午的小伙陈世才也开始肚子咕咕叫了。只见他从蓝色工装裤兜里掏出两个小面包,递给身边工友一个,自己也剥开了一个。甜甜的、软软的味道夹裹着冷风一起下咽,为他的身上带来了一丝暖意。
“这算是中场‘加油’,补充点能量。早上两个包子、一碗稀饭经过两三小时很快就消化完了。肩扛、搬运、手提、牵拉,体力活消耗快,所以我们几个在这冷天都会揣着点干粮,感到饿的时候就抽空掏出来尝尝,这不,这阵子刚好有点时间。”陈世才说。
陈世才还告诉笔者,虽说大伙偶尔会带些零食,但大多是没时间吃的,如遇到关键工序还要待在工地一整天,而尝尝零食,也是暂缓中途的饿感,带着它就觉得心里踏实很多。在天冷的时候,兜里装着点吃的,总觉里心里很温暖。
潘师傅的“船舱厨房”
一个黄昏,我顺着阶梯走下船舱,看见一台硕大的发动机映入眼帘,而机器附近则摆着一块小案板。案板紧贴阶梯,仅容一人站立,上面放着几块鱼干,一壶酱醋,少许调料。这就是潘师傅的“船舱厨房”。
老潘是交通船驾驶员,负责材料及人员转运,开船经历已有八年。多年来他的生活基本上都在水上,吃饭睡觉也多在一个小船舱里进行。从船上清新的江风中走进这狭小的室内,空气的味道倏然急转。船舱中弥漫着柴油、机油以及旧家具散发出的味道,再混合着鱼干微微的腥气,五味杂陈,初次闻到还真不适应。“你第一次来,闻着感觉重,我在水上好多年,这些味道都没什么感觉了,早已经习惯了。”老潘说。快到了晚饭时间,老潘正准备切开买回的白菜来炒,就被一批要回对岸的工人喊住,他只好停下手中“活计”准备开船将大伙送到对面。随着引擎声起,船身缓缓移动,驶向了前方……
由于工作繁忙,老潘很少有机会到食堂吃饭,而船舱就成了他的厨房。闻着其中的味儿,加之他的习以为常,我忽然想起了那句话:“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
集装箱里的“夜宵”
暮春时节的一天深夜,北岸工地50米箱梁区桩基施工依然在继续,一台庞大的旋挖钻机在平台上有力地旋转着。而平台旁边的临时集装箱室内,则亮着一盏昏黄的小灯,“房间”地面上布满了黄土,几捆厚厚的缆绳静躺在一个小案板旁。案上放着一小包挂面,紧邻着一个盖子上落满尘灰的小锅。施工的短暂间隙,一位工友回到“房间”暂作休息,给锅里灌点自来水,打开电磁炉。伴着袅袅腾起的水雾,他将那一包白面下锅。看着这场面,我的好奇心瞬间开启:
“你们只吃白素面啊?什么调料也不加吗?也不放点青菜什么的?”
“差不多吧,不过我们带的有点辣椒酱,还有咸菜之类。”
“那也太没有味道了吧,怎么吃得下去哦?”
“我们是夜班,下午在食堂吃过的,这半夜有时饿了就凑合着下点面条,味道不重要了!”
“这锅是公用的?”
“嗯,值夜班的人有空闲想吃点夜宵就可以自己煮煮面吃。”
谈到煮面,工友的微笑如水波一样轻轻漾开,对他来说似乎吃清汤面也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想来这应是最朴素的“夜宵”了吧。
民以食为天,工地也是一片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舌尖上的滋味也许只有这些朴实的工友们才能体会得更加真切。忆起之前的耳闻目睹,我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遥远的女红
下一篇:为孩子修剪一块芳草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