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董铺子

走进古董铺子

翰墨林散文2025-04-05 01:00:37
引子1934年秋,一个细雨如烟的日子。南京,鸡鸣寺,豁蒙楼。一身灰袍的朱自清先生,手抚香茗,面窗而视。窗外紫金山,半身雨雾半身云,像是幅泼墨的画。山脚下,城墙边,燕雀湖雨燕衔愁,临水低翔。先生的目光在
引子
1934年秋,一个细雨如烟的日子。南京,鸡鸣寺,豁蒙楼。一身灰袍的朱自清先生,手抚香茗,面窗而视。
窗外紫金山,半身雨雾半身云,像是幅泼墨的画。山脚下,城墙边,燕雀湖雨燕衔愁,临水低翔。先生的目光在这里久久徘徊。是在寻觅那润绿丛中的一块石台吗?那块石台上,曾经有一个风神迥异的青年,废寝忘食的盘坐在上面读书。他读了好多好多书,好多好多的人闻讯,又带着好多好多的书,围着他一起读。他们在茂密的林中,快乐的读书,快乐的讨论,快乐的评判、甄别、取舍。读完了该读的书,他带着和他一起读书的人,将印象深刻的书,一本一本的挑选出来,编撰成一本《文选》。这是本怎样的书?大唐另一个读书人韩愈,曾这样感叹:“文选烂,秀才半”。可惜,这位酷爱读书的人,在他31岁盛年,在玄武湖荡舟时,竟落水而亡。年轻人下葬前湖,前湖紧挨着读书台下的山脚。谁能想象呢?就在年轻人落葬的当日,曾和这位读书人朝夕相伴的满山燕雀,竟衔泥而至,久久盘旋。前湖从此被更名为燕雀湖。
先生目光回望。窗下,烟雨秋波,长堤柳绿。玄武湖,台城柳,一个烟波浩渺,细浪微吟;一个依依柔柔,含秀弄娇。先生眉展眉蹙,品茗间,目光透阴霾,思绪浮沧桑。他仿佛看见,湖面上战船雷动,呐喊震天,“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一代豪杰孙权,雄立船头,检视水军操练;又仿佛看见万千民众,肩挑手提,呼号声吼,将一筐筐一箩箩的土倒进湖中,将万顷湖波,化作北宋的万顷耕田,未几,因洪涝无泄,再使民众将填下去的土一箩一筐地挖走。还有,那位从凤阳一路血雨腥风杀到金陵的朱元璋,无视花明月暗,迤逦风光,将湖封禁……
先生叹息着,将目光移向台城杨柳。六朝兴亡倩谁问?多情韦庄无情柳。先生从柳条拂动中,仿佛听见诗人的低吟:“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仿佛依稀看见孙权、司马睿、刘秀、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正一个个从空空的台城里走出。
先生目光越过台城,在烟雨中飘移。宰相半山遗悲恨,后主翠微吟风月。乌衣巷口王谢居、秦淮河畔柳叶渡……
先生收回目光,轻轻端起手中的紫砂壶,像是对自己、像是对他人,喃喃叹息:“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

 南京称金陵。金陵者,金之陵也。
公元前306年,楚灭越。踌躇满志的楚威王,登上清凉山。眼前直面,千里澄江,翠峰如簇;回眸一瞥,巍巍钟山、紫霞流金。威王惊叹:真乃王者之气矣!于是,他命人在钟山风水处设冢埋金,并在清凉山设“金陵邑”。南京遂有金陵之称。楚威王相信,金能制邪,可以克“王气”。可是,这位未卜先知又用心良苦的先生,哪里想得到,他的“金陵”并没有镇住这里的王气。
首先向楚威王叫板的是号称“东吴大帝”的孙权。公元229年秋,孙权建都建业(南京)。孙权为何定都南京?据说是听了诸葛亮“秣陵(秦时南京称秣陵)之地,钟阜(指紫金山)龙盘,石城虎踞,乃帝王之宅也!”之劝。
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前夕,为了联吴抗曹,诸葛亮出使东吴,途经南京。因有感于这里的山川地势,向孙权提出建议。公元212年,孙权接受诸葛亮建议,建石头城并改名“建业”(建帝王之业),公元229年,由武昌迁都南京。这是南京在历史上首次成为帝王之都。
不过,现在也有人持不同说法。认为诸葛亮当年在出使东吴途中,并没有停留南京。理由是,曹操百万大军压境,刘备随时可能被灭,身负重任的诸葛亮哪里会有闲情逸致逗留南京?
其实,孙权选择南京定都,主要是考虑到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水深江阔,向西、向东分别可直达武昌、京口(均为东吴极为重要的军事重镇),东有连绵起伏、势若盘龙的紫金山,西有清凉山、狮子山呈虎踞之势依江而立,南有雨花台、牛首山拱卫,北有峭壁如屏的幕府山。长江自城西北滚滚向东,形成一道开然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形势险要。
江南二月,嫩寒锁梦,春风犹雪。紫金山麓,梅花山中。以“尽搜海内外之梅”而名动天下的梅花山,万千秀梅,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枝独领天下春”的芳华气势,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娇百媚,嫣红姹紫,芬芳秀逸,令世人叹为观止。可是,你或许想不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里正是这位叱咤风云的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冢!
梅花山,昔称“孙陵岗”,位于钟山南麓。公元238年,步夫人被追为皇后,也于此与孙权合葬。后人诗曰:“孙陵岗前路逡巡,霸气荒凉古水滨。三国旌旗吴大帝,六宫玺绶步夫人”。如今梅花山,花团锦簇,富贵温柔。当年的铁血霸气,早已化作云烟。
只是,这位曾让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一代霸主,怎么也想不到,在他坟头上的梅,开开谢谢了1000多年之后,又一个来者,看中这里“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竟动用10万军工,历时30年,在紧挨孙陵的对面(紫金山独龙阜玩珠蜂),建起规模更为宏大的陵墓。公元1398年,这位后来者入陵安葬。让孙权更无法想到的是,这位后来者,曾因嫌他的墓碍事,几乎要将其掘走!只是恐后人效仿,遂调侃:孙权亦不失一条好汉,就留下给我看门吧,才得以保留下来。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公元280年3月15日,孙皓脱光上衣,反绑双手,抬着棺材,狼狈地走出奢华无比的吴宫,到王濬军营投降。至此,吴灭,西晋统一。
吴宫花草,芦荻萧萧。“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孙权212年,在原楚金陵邑的原址,依山面水,建起石头城,据险扼守长江。城坐落于清凉山西麓秦淮河畔,自虎踞关、龙蟠里向前,长约3000米。而今,清凉山依旧,秦淮河依旧,滔滔江水依旧,而那座威武牢固的石头城,沧桑演绎,只剩下一段“鬼脸城”。
“鬼脸城”颇有名气。这不仅在国内,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领袖,政要,每每到江苏、南京时,也会有人提出要求,参观鬼脸城。我数次去过鬼脸城,在写下这篇文字之前,还专门又去了一次。其实,所谓的“鬼脸城”,只是当年古城墙中一块突出的椭圆形岩石而已。岩石的颜色呈暗红色,因岁久风化,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