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是错误
为什么有人会拿别人的悲伤做调味品,认作一种美丽来解读?台湾诗人郑愁予名诗叫《错误》,诗写的不错,却让人读了不喜欢。原文钞录如下: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为什么有人会拿别人的悲伤做调味品,认作一种美丽来解读?台湾诗人郑愁予名诗叫《错误》,诗写的不错,却让人读了不喜欢。原文钞录如下: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这首诗很多人都很喜欢,说什么把一种隐秘而感伤的情绪说的很美丽和微妙,是的,不否认美丽是他的文字,可他骨子里很轻浮,我不喜欢,女人的悲伤尽然成就了他的美丽。
等待远方人归来是多么凄凉和寂寞,每一种声音都会带给她想象和希翼,可是又落空,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可郑愁予的诗里,我看不见一点怜惜。
说到这种守望,刻骨的相思,顾夐的《诉衷情》,写的很是诚恳: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怎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这种感叹是很痛心的,大约郑愁予没想过这首词,他没体会,感到古典女子的婉转的凄凉之美,可是“换我心,为你心”,诗人如没有这份体会,就不要写什么“错误”,什么“容颜如莲花”,悲伤不是让你品味的,是像宝玉一样痛哭失声的。宝玉在听了林妹妹的葬花呤后,是哭倒在山坡,此情此心,方是你心换我心,真正的情痴方是真正的诗人,我想宝玉看见林妹妹葬花时,定是不会这样写的“你的美丽的错误”,诗的文字看似高格其实鄙俗,我有时候真感叹,写诗其实功夫真在诗文外,好的感受决定一篇文字的高下,郑愁予的诗文没有伤惜,细读他的诗竟有调侃的味道,诗中的她等到花都谢了也无干他的事,她的寂寞郑愁予也不知,不但如此,郑愁予还把这种忧伤定格在诗里,让人传诵,品味。既然是隐秘为什么要传咏?
我还是喜欢古龙的文字《风玲中的刀声》开篇的文字:
“丁丁看到这栋白色的小屋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
小屋是用白石砌成的,看起来平凡而朴实。可是小屋外却有一道和小屋极不相配的非常幽雅的……春水绿波柳荫花树掩映下的小屋,屋檐下擦的发亮的风铃。他仿佛已经可以听见那清悦的风玲声,在带着一种远山草木芬芳的春风中响起。然后他就看见了那个白色的女人,白如雪,静如岩,飘逸如风,美如幽灵。”
郑不如像古龙一样,洒脱的直接写,更美,更让人更加容易接受。
我不喜欢郑愁予的审美是建立在男人的立场上,把女人当作第二性,甚至连忧伤都可赏可把味,就像有些男人把女人的三寸金莲当酒杯,也不嫌有味道,那种畸形的爱慕一样,让人很是恶心。
我不喜欢男人眼中的女性是这样,我认为,女人是独立的,应是坚强的,绝不是像张爱玲悲悼的那样:
“绣在屏风上的鸟,虫蛀了,烂了,还是在那个屏风上。”
是个装饰,永远也摆脱不了这个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一生一场精神的大雪
下一篇:别样的爱情,走了也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