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是一种信仰
如果说人类的自然灾害是一片黑色的云,那么地震就是这云中的霹雳。在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的祭坛上,我们除了安抚伤痛外,更多的是点燃起不灭的信仰。大地震刚刚发生时,网上还只有一则简短的信息。当时,自己根本没有把
如果说人类的自然灾害是一片黑色的云,那么地震就是这云中的霹雳。在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的祭坛上,我们除了安抚伤痛外,更多的是点燃起不灭的信仰。大地震刚刚发生时,网上还只有一则简短的信息。当时,自己根本没有把它想得多么严重和惨烈。那天晚上,平素不怎么看电视的我却下意识地收看起四川卫视频道来。看着看着,我的心就揪了起来,直至震惊不知所措。我始终认为自己很坚强。可画面里那些扭曲和坍塌的建筑,那些痛不欲生失去亲人的幸存者,却让我惶恐和悲伤。当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门前安慰悲痛欲绝的学生家长们的画面出现时,我竟然也跟着失声痛哭起来。那一夜,自己彻夜未眠;那一夜,自己泪水满面。
面对灾难,只有擦干眼泪,寻求生机,发现生机,播撒生机,创造生机。除了微薄的捐款,我所能做的就是要让自己的笔触为灾区人民献上安慰和祝福。我相信,灾区人民一定能从废墟上坚强地站立起来。天可塌地可陷,坚强的意志不会轻易消亡。我要给灾区人民带去一份温暖,一份问候,一份鼓励。我默默敲着键盘,敲打着我的心声。当橘红色的挖掘机在废墟上忙碌时,当轰鸣的直升机掠过灾区上空时,当重建的序曲奏响时,一篇以《生机》为题的两千余字散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道播发出来。我相信,那一刻,由苏杨朗诵的《生机》一定会给四川灾区所有的人民送上一份慰藉一份鼓舞。我也相信,饱含真挚情怀的《生机》,一定能给灾区人民带去无限的希望。我更相信,这希望不会太远,它一定在灾区前面不远的地方。
希望能带来慰藉和鼓舞,更能唱响浩荡之歌。三年了,这浩歌激励着所有国人。灾难面前,广大国人为自己的同胞慷慨解囊,奉献着一颗爱心,传承着一种美德。申纪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先后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周恩来总理家中做过客,和邓小平一起照过相,被江泽民同志称为“凤毛麟角”。作为连任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的全国老劳模,大地震后申纪兰毅然把自己一生积攒的1万元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捐助有一生灿若星空的高尚,也有瞬间位卑情真的绝唱。时至今日,我仍然难以忘怀三年前发生在南京市街头上的一幕。一位步履蹒跚、身陷疲惫的乞讨老人,来到一个募捐点,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在捐了5元后,这位乞讨老人又找遍身上所有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爱心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传统。它与一个人的身份、职业和经济条件无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给予同胞所持有的无私理念。灾难面前,我们未必做得突出,但是可以做到问心无愧。只要力所能及,只要表达寸心,我们就能为同胞献上一份关爱,增添一份力量。三年来,这爱与力量,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地延续和传递。更多的人,更多充满爱心的人,正在拒绝冷漠,拒绝吝啬,拒绝回避,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地加入这支队伍中来。
行进在纪念的队伍中,我们其实源于一种信仰。信仰的前提,应该是痛定思痛的反思。我以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不应简单地反映在一种仪式上,更多地还应该确定我们生存与发展的走向。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受伤。这些数字对应的,是生离死别,山河破碎,乡愁国殇。我们无法回避一种现实,大自然除了给予我们尚好的资源和空间外,还有的就是频发的灾难。而我们面对这些灾难,所能做到的就是要因势利导,给自然以诚实的呵护和应有的修养。干旱、洪涝、泥石流、森林大火、地震等等,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只知被动预测,却不知主动预防。灾难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主题。我们要纪念它,更要尽量规避它,化解它。好在时间是灾难的打磨机,但愿灾难后都能有生机出现。这也是我三年前在《生机》中提到的凤凰涅槃的真实意愿。如今,四川灾区凤凰已展翅飞翔。她羽翼秀美,她激情豪迈。存已自强,亡已永恒。生命依旧在繁衍,在延续。三年来,地震灾区已有3564名妇女成功再孕,占有再生意愿和能力的子女伤亡家庭的95%,其中2690个婴儿健康出生。有了孩子,就又有了希望。希望中,即便我们跋涉得再苦再累,也会充满信心。
做到沙发上的一瞬间,我的心境豁然开朗起来。这场大地震,是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面对的最大挑战。它考验着我们的意志,考验着我们的应对能力。当年,曾经有西方媒体说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时代想重建四川灾区,恢复它的原貌,没有10年时间是难以实现的。面对灾难,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灾难,包括日本今年大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都没有我们的祖国这样从容不迫,这样坚强有力。我们不相信眼泪,我们终于站稳了,挺直了。一场灾难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灾难的惊慌应对,束手无策。“过三年,再来,一个新的汶川会拔地而起!”当年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如今已变成了现实。写此文章时,温家宝总理正在四川考察重建工作。短短的三年,灾区重建的各项工作均已圆满完成。昔日的废墟上,不仅仅是坚实的建筑,盎然的鲜花绿草,还有一片一片振奋人心的气象。这气象,是灾区人民的安居乐业,更是一种升腾的祥瑞。这祥瑞不仅属于一个四川,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我又把目光锁定在四川卫视频道上。此时此刻,中国乃至全世界正有无数人和我一样关注着四川。真的,纪念绝对是一种信仰。它能引领我们寻求特有的气息,特有的霞光。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