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福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转口杂文2025-04-05 16:05:50
前天的踏青活动中,同行的五人中,其实还有两位高雅的女士。我参加这次活动,也是其中一对夫妇的盛情相邀。她们都是我的同门师妹。现在,一个出任地方银行主职,一个在群团组织主政。虽说同为处级领导,也都在商场或
前天的踏青活动中,同行的五人中,其实还有两位高雅的女士。我参加这次活动,也是其中一对夫妇的盛情相邀。她们都是我的同门师妹。现在,一个出任地方银行主职,一个在群团组织主政。虽说同为处级领导,也都在商场或官场行走,却毫无半点乖戾、骄矜之气。一个面慈心善,平和低调;一个热情大方,为人正直,待人真诚。在那天的游玩中,我们还聊到了一个与佛学相关的话题,只是前天写那篇随笔时,已弄到很晚了,只好匆匆收尾。今天补上,或为无憾!
扯到这个话题上来,是因为那位在银行供职的同学引发的。走进君山公园,第一个景点就是供奉洞庭龙君柳毅的洞庭庙。在我们几位忙于与省城同学拍照留念的时候,我的这位行长同学却独自一人走进庙里,供奉香火去了。原本以为她信佛,过去,我们在一起学习的时候,也听人说起过,有几位高僧或居士认为她很有“佛缘”,愿意收她为徒。后来,与她闲聊,才知道她并不是佛教信徒。她去庙里供奉香火,仅仅是出于良好的愿望。她认为,人们修了寺庙,有这么多善男信女朝拜,就说明它确有存在的必要。而要维持它的存在,必须有人为它奉献。她说,我们不能给它很多赞助,就略施香火之资吧。她的这个理念令我感到意外。我是从不拜佛的,尤其不喜欢朝拜被市场经济功利化了的寺庙。所以,我从未给任何寺庙贡献过一份香火,对那些在寺庙里一掷千金的做法也感到不可思议。那天听她这么一说,我顿时改变了对香客们的看法。我想,也许在这些香客中,就有如我同学那样的仅仅为了维持这寺庙兴盛,为了给他人留下一个可以寄托精神或表达个人愿望的场所,而慷慨捐资之人!
当问到她是否在菩萨那里求点什么时,她坚定地回答说:“我从不求什么!我认为福是修来的,不是求不来的!”听她这么一说,我顿时眼睛一亮。的确,人间祸福,与其说是上帝或神灵安排,倒不如说是自己修为导致。
记得在一本细说禅道的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黎明,佛陀进城。
在路上,佛陀看见一名男子,向着东南西北和上下六方顶礼膜拜。于是佛陀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那名男子说:“我这是在做善生,每天向各方膜拜,是家族传下来的习惯,据说这样做,就会得到幸福。”
佛陀说:“我也有六种敬礼的方法。”
那人奇怪地问:“你的六种方法是什么?”
佛陀慈祥地对他说:“获得幸福的六种敬礼方法是:第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顺,令父母高兴、欣慰;第二,尊敬师长。做学生的要敬重师长,接受教导;第三,爱护妻子。妻子是个好帮手,夫妻之间要互相敬重;第四,善待朋友。对待朋友要诚实、互敬;第五,尊敬僧众。对待僧人要布施、恭敬;第六,友好地对待仆人。对待仆人要宽容,不要让他们过度疲倦。如果能够按照这六种方法来对待生活,你的家庭就会和谐圆满,人生就会快乐无忧。否则,只是礼拜六方,又有什么用处?”
那人听了佛陀的教诲,心中十分高兴。从此,按照佛陀的教诲行事,心中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确实,与其求菩萨、求上帝、求神灵赐福,还不如自己勤奋修为。
而勤奋修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热心关爱他人、积极回报社会、努力感恩世界。佛陀的教诲,其中心意思是这样。据我所知,无论东方佛教,还是西方宗教,其主要精神仍是这些。它们大多认为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来偿还欠债的。要倾我所有,尽我所能,报答世人恩惠,以还清我多生累劫自有生命以来的旧债。但现实中的人们,却时常忘记了这个主旨,哪怕是信佛信教的信徒,也时常模糊了这个概念。我那同学尽管不信佛,但能悟到这样的道理,能修炼到这样的境界,确实难得。
后来,我们还谈到了因果报应的问题。我们都不是佛教信徒,也没有深入研究过佛教理论。但我们一致的意见是,与其说是上苍报应,倒不如说是自己作孽。看看那些不法之徒、贪官墨吏的结果,正如陈毅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报销!”因此,要想行得正、站得稳,真该时时警惕,慎独慎为!
在谈到如何修炼佛性的时候,我以为我那同学的观点又颇为可取。她说,一个人仅仅有善根还只具备了虔诚向佛的基础和前提,还必须有慧根。只有有了慧根,才能提升修炼的境界。由此推而广之,我们做任何学问或事业,不是也应该这样吗?仅仅有善根、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培植慧根,积极思考,努力参悟,增长学识,丰富智慧,提升境界,开拓创新。
或许我们谈到的这些都是门外之谈,但我确实感到很受启迪,颇有收益。因此,特追记之,并渴望就教于各位方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