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我是不是好学生

宰我是不是好学生

逃汇杂文2025-03-10 08:53:03
说句实在话,我对宰我的印象一直不佳的原因,是宰我的言行有点不符合孔门的常礼。因为按照《论语》中孔子的关于君子与仁的标准,宰我似乎有很大的差距,是个明显的“另类”。但是,这个姓“宰”名“予”字“子我”的
说句实在话,我对宰我的印象一直不佳的原因,是宰我的言行有点不符合孔门的常礼。因为按照《论语》中孔子的关于君子与仁的标准,宰我似乎有很大的差距,是个明显的“另类”。但是,这个姓“宰”名“予”字“子我”的宰我,却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唐玄宗时被封为“齐侯”,在宋代被追封为“临淄侯”,后改称“齐公”,可见宰还是非常有建树的,足以对得起贤人的称号。
但是,粗读《论语》,用宰我与颜回等孔子的弟子比较,依然觉得宰我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因为孔子曾经几次教训过宰我,也足以证明孔子并不是太喜欢这位能言善辩的学生。
最著名的莫过于“宰予昼寝”了,这就是“朽木不可雕”成语的出处。这个宰我也太不像话,竟然大白天睡觉,惹得孔子气愤地说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杌也;于予与何诛?”对于宰予啊,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把孔子气得都无话可说了,足以想见孔子对宰我的失望程度。这倒让我想起来当初自己上小学中学的时候,上课的时候睡着了,老师也曾说过“朽木不可雕”也之类的话,看来老师对于上课睡觉的学生是深恶痛绝的。
在孔子的眼里,宰我跟子贡一样,都是很有口才辩才的人,因此,孔子在评论自己的几个弟子时,“言语:宰我、子贡”。但是,孔子见了宰我大白天睡觉之后,于是若有所悟地说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意思是说,原先对于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动。如今呢,听了他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是宰予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啊。因为在孔子看来,“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的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孔子不喜欢宰予的夸夸其谈,宰予曾问孔子,一个有仁德的人,若是有人告诉他井里掉进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跳下去么?“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这个有点类似于今天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并没有难住孔子,孔子说:“何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孔子回答:为什么会这样呢?君子可以去井边设法营救,却不可能自陷于井中。人们可以欺骗他,但是不可以愚弄他。”孔子虽然回答了他的问题,但是看得出来,孔子对于宰予的伶牙俐齿,巧言诡辩,还是很不高兴的。
另外,孔子还认为宰我“不仁”。因为宰我曾经问了孔子一个关于为父母守孝的问题。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宰我认为,守孝三年的时间未免太长了。君子若是三年不演习礼,礼仪就会衰败;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要荒疏。陈米已经吃完,新粮又已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已经换了一轮,一年的服丧期也就可以了。”孔子听了这番论述,非常不高兴,说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孔子的确生气了,说:“宰予真不仁啊!儿女出生三年,然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这三年的守孝,是普天下通行的服丧期啊。宰予对他的父母双亲也该有三年的爱吧?”
这样的一个竟然白天睡大觉,又不仁不孝的学生,孔子怎么能喜欢呢?按照颜回的标准,宰予的确不算是好学生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宰予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从而也足以证明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方法的圣明了。宰予既不像颜回那样兢兢业业,中规中矩,又不像子路那样莽撞冒失,他自然有他的长处。比如,当鲁哀公问宰我做社主用什么木料时,宰我回答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夏朝用松木,殷朝用柏木,周朝用栗木,用栗木是要让民众恐惧战。可见宰我的博学多才和善于联想了。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个社会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需要如颜回那样兢兢业业,好学不倦的人;也需要像子路那样孔武有力的人,也需要像宰我那样学识渊博,有口才辩才的人,等等,就如同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一样。山上的花儿开了,每朵花儿都是美丽的,但每朵花儿与每朵花儿又肯定是不一样的:颜色、形状、大小、高低、等等。也正是由于这许许多多的不一样,才成就了这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大自然。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