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拍案惊奇

今日拍案惊奇

搴芳杂文2025-04-18 18:39:47
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日前沈阳艾滋病人管利鸿像疯狗似的乱咬人挑衅滋事,用刀威胁一鞋匠不果反被砍死。这就是震惊沈阳的擦鞋匠怒剁艾滋患者案。当地多家媒体称之为“一起都是被害人的庭审”,“事关社会正义,事关
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日前沈阳艾滋病人管利鸿像疯狗似的乱咬人挑衅滋事,用刀威胁一鞋匠不果反被砍死。这就是震惊沈阳的擦鞋匠怒剁艾滋患者案。当地多家媒体称之为“一起都是被害人的庭审”,“事关社会正义,事关国家对艾滋病人犯罪的态度”。
什么时候艾滋病人由弱势群体,躲在阴暗里的小老鼠变成肆无忌惮横行大道人人喊打的臭蟑螂的?有人会说这只是个个例,并不是普遍现象。可是出现了这样的苗头,是我们不得不防微杜渐的。等到这种情况蔚然成风也就不再是可以控制的了。
到底会是什么让一个艾滋病人变得如此猖狂呢?他凭什么把自己的不见光彩的病作为威胁人的资本呢?他不单四处敲诈,被带到派出所还嚣张到不行,锅瓦瓢盆地一阵乱扔,追着民警跑。
当然,这个人在未检查出艾滋病前就是个混混,到处惹是生非。在戒毒所里吞下勺子以求出逃,结果被检查出艾滋病。得了艾滋病,我们并未见其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无法无天起来。艾滋病对他来说竟成了天然的保护伞。有了这东西,谁也不敢拿他怎么办。
可以说,他的死是个必然,却需要无辜的人为其买单。不独有偶,在武汉市汉阳区月湖街,刘丁的知名度很高。作为一名艾滋病人,他经常自恃病情肆意抢劫,勒索他人,威胁周围居民和社区干部。刘丁被抓获后曾被送往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治疗,结果没过两天,他就拿着抽了血的针管四处威胁,搞得整个医院鸡犬不宁,医院强烈要求派出所将其带回。
其实,不单单是艾滋病人,其他一些精神病患者、传染病患者也是存在者类似的情况。我清楚地记着小时候一个同学被传有乙肝,大家都见了他绕着走。因为对乙肝无知的抗拒,大家都害怕和他接触,觉得吸了他呼出的气都会被染上。他借着自己是乙肝,到处恐吓同学,甚至假装到底索要赔偿。只要他不爽,就找别人的茬,然后带着他爸大闹校园。那时候大家都烦透了他,没有人会觉得他是病人,是值得同情的对象。当然,他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人们所不齿的。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精神病杀人不犯法。既然这样,有些就钻这空子,肆无忌惮地发展着自己的暴虐。我们知道,现在还没有专门管艾滋病人的机构。精神病院倒是有一些,但是远远不能跟上精神病患的数量。2006年10月11日《都市快报》一则题为《多少国人有精神病?卫生部:我也不知道!》讯息称,今年10月10日,是第十四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然而令记者失望的是,卫生部昨天没有我国精神疾病的最新发病数字发布。事实上,目前相关部门所掌握的全国有1600万精神病人,不过是1993年进行全国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数字,用一位卫生部门官员的话,这个数字已经“活过一轮”了!据卫生部2003年底的统计数据,中国大陆有精神病医院565个;精神病防治所28个;精神病收容所21个。供远远不能比与求!
这也就是说,大量的精神病人流动在我们中间,这个社会之中。这就像往一个密闭的空间塞下了无数的不定时炸弹,其后果是相当可怕的。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都可能会因为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变得面目全非。而且这些威胁在国家的有效政策和举措下,是能尽量避免或消除的。国家舍得花大价钱办奥运,为什么就不花点大力气来整顿一下这些社会的边缘人呢?我们不能光顾面子丢了里子。
卫生部的那个不知道能寒了多少人的心啊?所谓的人权问题,不就是多给人给予关注吗?我们国家并不缺宏观的视角,更少的是微观的关怀。我们应该让目光投注在人的身上,投注在中国人身上。
邱立福的辩护律师如是说“如果派出所抓了管利鸿,司法部门对艾滋病人犯罪监管得力,后来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公安都拿他没辙,难不成派军队?”
当然,不单单是国家的问题,我们自身对这些病人的无知恐惧也得买单。我们根本不了解艾滋病、乙肝之类的传染途径,就只会避这些患者如蛇蝎。这种跟风的恐惧无形中助长了患者变态心理的发展抑或膨胀。
在这方面,我们的大众媒体该多出些力。别光顾着做卖东西的广告,多多介绍一些传染病的知识,正确引导舆论,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观。真的,无知是把双刃剑,伤害着患者和旁人,人和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
这里还涉及了一些病患的变态心理。何为变态心理?变态心理亦称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精神活动异常)。精神病人一定有变态心理,而有变态心理的却不一定是精神病人。变态心理的表现可以有轻重之分,有的非常严重,达到了精神病的程度,而有的则比较轻微,与一般心理状态相较仍为健康的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同一时期里,在一般外表正常的人中间,几乎可以有2O~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心理异常)表现。
对于这些患者们,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给他们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我们更需要好好地疏导他们的心理。在这里面需要更多的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来矫正这种心理的非常态发展,当然,最好所有的人都能够参与到这种互相躲避、彼此伤害中。
对于管利鸿的姐姐管利萍用极端的口吻向南方周末记者表达自己的愤怒:“他(如果)杀人不偿命,我们就杀了他。”我只想说一句:谁人无父母,谁人无家小?死者已矣,生者可望。我们活着就不能光顾着自己,大家活着都不容易。借用曹植的一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没有初种的苦因,哪来现在的痛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