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与一意孤行

百家争鸣与一意孤行

群架杂文2025-04-19 04:15:12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兴起,鹿鸣呦呦,百鸟朝凤,和声啾啾,百花争研,群芳竞秀,为我们的文化、思想、艺术百花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铸就了我们文学思想上的第一个高峰。那时之所以有这样的精英层出不穷,是与当时周王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兴起,鹿鸣呦呦,百鸟朝凤,和声啾啾,百花争研,群芳竞秀,为我们的文化、思想、艺术百花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铸就了我们文学思想上的第一个高峰。那时之所以有这样的精英层出不穷,是与当时周王朝式微,诸侯各自为政的大环境分不开的,所谓天时地利皆占,环境相对宽松。再加上有志之士的锲而不舍,他山攻玉,琢磨切磋,立下“一意”,“孤行”到底,使他们终于心想事成,由立言、立功、立德而流芳于千古,万代为人所敬仰。
百家争鸣与一意孤行是辩证的因果关系。唯有“一意”早立,“孤行”探索,并与百家切磋,鸣放论证,才能检验其是否合理可行,能否风行流传开去;百家争鸣,众口铄金,才会发现思想中的糟粕,观念中的错误,论证上的不足,然后好“孤行”完善,确定“一意”,将之光辉丰满起来,浓缩成精华。他们的存在于情相合,与理相辅,所以一个社会的衰世反而成了文化思想的盛世,我们当为这个时代的光辉灿烂鼓舞与欢呼。
百家争鸣与一意孤行犹人的左右两条腿,他们从来都是款款偕行的,否则就可能出现蛙跳的怪胎,仙飞的梦幻和蛇形狗跑的异端,这些情况与人而言是不适合的。百家争鸣与一意孤行相互验证,相互支持,因预压而坚定,因斗争而灵敏,他们亦敌亦友地从远古一路走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北宋有苏东坡与王安石之争,清末有康有为与杨度之争,五四时期有李大钊和胡适之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徐悲鸿和刘海粟之争;海外的法国有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相争,俄国有瓦格纳与勃拉姆斯相争,美国有海明威与福克纳相争……可是今天,我们各个学术领域还找得出一对旗鼓相当的大人物来相争吗!
想要相争得有一家之言的“一意”,我们的“一意”呢?谁还有?我们的身家性命柴米油盐也注定我们不敢“孤行”,只好亦步亦趋在权贵的身后嚼人牙慧,人云亦云。在工作没有不圆满完成的热烈掌声中我们冷漠地沉思,不安分的思想已经驾着筋斗云流连到了红粉绿裙之间乐不思蜀。正是由于各种莫名的禁锢限制了我们自由的声音,使我们无所事事,没有用心,所以大师们才无法复制,无可取代,无法超越。我们众口一词的形势大好里哪还有要争鸣一下的影子呢,这也与时代太不和谐了吧。
可是左脸挨了打把右脸贴上去的耶和华在《圣经》上说:“我宁愿你是冰冷的或是火烫的,但你如果是温和的,我就要把你吐出去。”这说明连慈悲的主也不能容忍现世的人就这样流于现状了。那就让我们立下“一意”,辛苦“孤行”吧,并且要在百家面前鸣鸣放放,得到帮助或者其他都行,这些于我们自身学养和情操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二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