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之李煜和李清照

问君能有几多愁之李煜和李清照

批点杂文2025-05-13 14:57:51
愁得性感,愁得小资,愁得超凡,愁得让人心碎不已,愁得让人为之神往的李煜、李清照,一个是被后世尊称为“词圣”的婉约派词的开山,一个是被后世尊为婉约派词的“宗主”,二位所作的词是那样风花雪夜美伦美幻,唯美
愁得性感,愁得小资,愁得超凡,愁得让人心碎不已,愁得让人为之神往的李煜、李清照,一个是被后世尊称为“词圣”的婉约派词的开山,一个是被后世尊为婉约派词的“宗主”,二位所作的词是那样风花雪夜美伦美幻,唯美的才情,绝美的忧愁,如天上的明月一样空旷、一样皎洁可堪称中国古典词派的“婉约双绝”!
李煜,南唐后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具有帝王身份的天才型文人。性情和才情的反差,使得李煜既是一位昏庸无为而失败的帝王,又是一位风流倜傥天才卓绝的词家。李清照,北宋时期山东济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大词家。能挥豪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恳过江东。”这样雄浑悲壮的诗句,可见李清照具有古时女子少有的雄风英气,不仅非一般才女可比,就连一般才子也未必可比,也难怪她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可与晏殊、苏轼一比高下的人物,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旷世才女。
江南有着微风暖雨落絮飞燕般的旖旎风光,自古以来儒风盛行,是才子佳人文人骚客适应生活和聚集的地方,由其是古时的金陵更是如此。就连《红楼梦》的作者曹学芹总爱以金陵作为背景描写当时江南的景象,更是有“金陵十二钗”这样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可见江南是多么美,就不容质疑了。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金陵自古以来一般都是做为江南的文化政治中心,可见金陵历史人文地位应该在“苏杭”之上,难怪金陵有“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之说,就不足为怪了。
李煜就出生并生活在有“金粉之地”的金陵城中,而且又是“天堂金陵”里至尊无上的帝王之家。对于一般人来说李煜过的是“神仙中王者”般的生活,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恰恰相反,对于李煜来说,错生在了帝王家。可能是李煜自小生活在江南这种才子佳人浪漫风情地带中,再加上受文人儒雅的熏陶和悲哀歌哭的影响,没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权力至上、壮志凌云、国事为重的国家接班人,反而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浪漫多情,多愁善感,柔弱伤怀的文人。命运的使然,却把一个具有典型文人气质和情怀的李煜推上了政治舞台的最高宝座上成为一国之主。从此李煜便走上一条时常与忧愁为伴的生活。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性格也可以改变,但很难。因为,一旦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以后,改变起来是非常艰难的,否则那会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样的至理名言呢?要知道李煜不是具有一般的文人气质,而是具有典型的浪漫小资型文人气质。试想,如果李煜所管理的国家所处的时期是一个和平年代太平盛世的话,也许李煜不仅是一个才华出众的文人,也会是位成功的帝王。李煜是一个十足的帅哥,爱美比一般帅哥肯定要讲究些,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把玩玉石,品评书画,作赋填词,谱曲弹琴,生活很有品味。他不像其它帝王一样以权力至上、称雄称霸、太好色太淫秽为人生快乐,他跟其它的帝王相比,算是斯文的了。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李煜生活好“小资”呀!同时李煜又是一个痴情的人,如果是在盛世和平时期,他可能算是感情生活最幸福的一位帝王。他可以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南唐才貌双全的第一美人周娥媓相亲相爱,沉湎于温柔福贵乡中,天天歌唱“霓裳羽衣曲”。如果这样真是神仙眷侣一般的生活,也许李煜就不会变得过于多愁善感,柔弱伤怀。然而世上并没有这样完美的人生。历史潮流却把他推上了一个他不想过的生活当中,偏偏他的人生又是处在五代十国这个各地势力称雄局面,家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这才他的人生,时常处在一种亡国的沉重压力下。李煜是一个会过日子,会享受生活的人,不是一个力挽狂澜于乱世的国主,可能天性懦弱的原因,他不具有赵匡胤那样一心统一中国的魄力和雄心。对国家的未来,他时时处在一种观望境地,没有宏图大志,也不具备伟丈夫铁骨铮铮的刚烈血性,立图一鼓作气整顿朝纲,指挥征伐,复兴南唐的勇气,只能一心靠称臣于南宋,修好和纳贡,苟延残喘!试想做帝王像李煜这样做也够可怜了,屈辱难堪不说,明明知道这样会灭亡,还等待命运的摆布。可以说李煜真的没有当帝王的料,他没有当帝王一般应有的魄力和气度,倒像一个典型的文弱书生。所以李煜在位的十五年,都是在屈辱难堪中过活的,他唯一的寄托就是自己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唯有才情和性情的使然,使他生活在美丽飘逸的爱情当中,把自己当做是一个普通人,什么国事为重、江山社稷,都被他的爱情所占有了。在爱情方面唯有这一点他是比赵匡胤强的,比能力跟赵匡胤比起来那就差远了。当然南唐亡国后李煜更是悲惨的更是多愁的。没有了国家,更没有了爱情滋润,就连自己身边唯一的女人小周后,也时常被宋太宗赵匡义名目张胆的“骚扰”,命运的无柰使得李煜常常处于在历经苍桑看破尘世的思想意识里不能自拔。在排泄心灵上的孤独寂寞情怀时,唯有以笔为伴书写心中的忧愁。如他《浪淘沙》这首词里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可以看出,李煜是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复国的希望一点也没有,所有壮志凌云都消沉于荒草中,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回忆故国往事便成了他排泄孤独寂寞的最好方式。特别是在他人生历程中所作的最后一首词也是他的绝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他的这种忧愁成了千古绝唱。也成了后世伤愁诗人词人的典范。
说像李煜这样具有文人气质的帝王有点命运宿命感那也就罢了。而李清照就应该算是幸运的了吧?其实也不然。李清照也是生于一个身不逢时的年代,她和李煜一样都敢上了面临着家国内忧外患战乱不断的年代。虽然所处环境不同,但都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多少离愁多少泪”。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充满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李清照应该说前期生活也算幸福美满,有一个趣味相投的好丈夫,俩人情投意合,夫唱妇随。不过李清照后半生过得极其凄苦孤寂,他的这种悲惨人生绝不输于李煜。特别是她丈夫赵明诚急病而亡后,她便四处过着漂泊磨难的生活。李清照后半生也是在江南渡过的,所以说江南是一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