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医之境
25年来,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甚至有一张“两角钱处方”,坚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她在哪里坐诊,病人就涌向哪里,哪个科室也就活了。这个“传奇故事”的主角,就是被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誉为“小处方、
25年来,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甚至有一张“两角钱处方”,坚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她在哪里坐诊,病人就涌向哪里,哪个科室也就活了。这个“传奇故事”的主角,就是被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誉为“小处方、大情怀”的医生——王争艳。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性不古的时代,还有如此“好医生”?新闻的轰捧?还是确有其人其事?追着检索条目,一路寻寻觅觅,笔者也就经历了一个始而震惊、继而疑惑、再是惊服的情感变迁。
不经意撞入视网膜的王争艳事迹,铁板定钉,假不了。
一代名医裘法祖说: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
王争艳,她用自己的行动为“上医之境”注入了更加饱满的内涵。她把病人当亲人,时刻为病人着想,不收红包、还主动垫付费用,凭着一颗温暖的心,一双温暖的手,治愈并延续了刘耀东、王荣华等病患者的生命,继而成了病患者心目中的铁杆粉丝。
而在医药卫生体制的背景下,虽有政策的倾斜和市场经济的杠杆调控,但大中小医院,更多的以经济利益为轴心,一切为利润最大化开道。
因此,宰你没商量的医院比比皆是,黑心医生更是大行其道。有道是,小病进医院大病出,大病进医院灵魂出。
5月31日《新快报》的消息:广州市卫生局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广州地区各大医院医疗业务情况统计,现在市民每到医院看一次病平均要花掉193元,住院一次平均13012元。省属三甲医院住院费攀升幅度较为明显,与去年同期的16353元相比,上升了1232元……
直面这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一进医院,病患者势必跌入了吸血魔窟。
但正家杂家医院照样生意兴隆。放眼一瞧,化验窗,候诊室,取药口,川流不息。白大褂的医者,审视片子的同时,手口并用,转目间,一剂处方就OK,患者走人……下一位。
试问,这等无诚心、无耐心的医生真心何在?医院的医德医风又何以附存?哪家医院,病者遭际的不是一些滥检查,大处方,好药材……还有些医院和医务人员更是漠视生命,见利忘义,收红包,甚至以第二职业公然搞各种创收,不正之风大行其道。于是,医德医风问题积弊越来越多,医患积怨越来越深。就医难,就医贵,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问题就成了老大难。
当然,一部分老百姓尤其打工者们,不再信赖医院,不再亲近医生。有了病,更乐于直奔私家药店或求助于那些无证经营的郎中,甚而也还迷信食疗法也能治病祛癌。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作者张悟本,一剂“绿豆+甘草”,辅以长茄子、放血疗法,何以风靡一时,竟被热捧为“华佗再世”……
诸如以上种种,患者之心态,已可见一斑。
在这种情形下,出了一位“两元钱处方”的张争艳,老百姓怎不拍手称快!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知,如王争艳者,葆有上医之境的人道情怀、干干净净的上医,不过凤毛麟角,当是时下当前医院乃至整个社会的稀缺资源。但,她不失为病人的“一剂良方”,医院的“一味良药”,更是当今时代的一缕希望之光。
试想,如果,我们的国家能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制度,我们的医院重塑医德医风,再多些“医者仁心”的王争艳,看病只为用药对路,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就必然能赢回他们的信赖和尊重。
王争艳,武汉市金桥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普通医生。因为两角钱的“小处方”而闻名江城,被群众推举为“江城好医生”,并获称“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专程上门拜访的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评价她“小处方、大情怀”。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白鸹外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