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画的魂灵神韵
在金池先生的山水画作中,自然的魂、灵、神、韵,是那样质感而确切的被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鲜活的生发出与人类相互交流的情愫,那种博大和厚重有如可触摸的质感和灵动。他画山的魂,是透过一种胸罗
在金池先生的山水画作中,自然的魂、灵、神、韵,是那样质感而确切的被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鲜活的生发出与人类相互交流的情愫,那种博大和厚重有如可触摸的质感和灵动。他画山的魂,是透过一种胸罗万象的磅礴气势,自然运用皴、擦、点、染、勾这些基础的笔法描绘出岁月的痕迹。地质变化历史中的点点霞光透过厚重的笔墨在方寸之间的画稿上遗留,那些沧桑巨变的结晶,烈火春风的巨著本身宣泄出人类无法用有限的目光在现实中触及的深邃。因为躯体和目光的限制,人们看实体的山,只能略观其形表而不见其魂深。因而,自然的山水在亿万年所经历的那些风霜雨雪的浇淋、电闪雷鸣的轰击、火炼水蚀的洗礼、沧海桑田的迁徙……都被深深的掩埋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需要读金池先生的画作,去体味那历经沧桑的顽强,去欣赏那饱含苦难的壮美,去感知那时空交错的深远……。如果不是有幸读到到金池先生的画作,这些所有关于山魂的精神享受,我们只怕穷尽一生都很难在纷繁复杂的案牍之劳和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俗中联想和品悟了。
他画山的灵,是通过那通篇当中少到极限的留白来表达造物的精致。这是对山水画笔墨技法的娴熟运用,也是谋篇布局精微之处。他反复强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留白,不要出现类似的对称图形,每一处景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即便是一颗小草、一粒石子儿、一缕轻雾、一丝光亮……都必然有相应的物事与之呼应,它们之间有相互照看、问答、扶持、呵护等等一系列的亲密。他从不故意以积墨、设色来造型,他说看山画山只能得其形,而在自然山水的所有价值中,其肉眼可见的形体其实是最廉价的。所以,他但凡画山,必具魂灵。他对待自己的画,绝不应付。小石、小树,甚至是一片树叶、一个细小的枝桠都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也都不会毫无理由的招展呈现。正是这些拟人之灵,让人能在他画的那些厚重的笔墨之间感受无限生机。
他画山的神,玄妙而深刻。在那些笔墨之间,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充满禅意。他曾经得过一场大病,他在当时病情极度危险之际创作过一副山水,那副画一直挂在他的画室中。其中的玄妙连他自己也无法临摹。当我问起那些玄到极致的构图意境时,他也曾戏谑的谈到说那是作画时的灵魂出窍。他本人在画画和教学生的过程中,有一套严谨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这种深厚的绘画理论基础和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深刻造诣集合成了独一无二的山水画神。他的很多优秀作品中,都能找到这种传神之笔。这些犹如“灵魂出窍”之时的,“神来之笔”给他的国画山水增加了不可多得的艺术价值,于是形而上的“艺术境界”和形而下的“绘画技法”就这样被和谐统一了。
那些自然山水的壮丽之魂,拟人之灵,玄妙之神都逐一被金池先生用水墨的形式在纸上提炼出。山为万物之公父,水为自然之母体。山之阳刚和水之阴柔共同孕育和幻化出世间所有的生灵。这阴阳的呼应,万物的互动和谐完成的浑然一体,形成了画作的韵,这画韵同时也是山韵,是水韵,时万物生长延续的韵。唯美而不造作,深刻而不呆滞,灵动而不浅薄。极繁而至简,极阴而至阳,黯淡之中充满生机。能读到这样的画作,已经不单单是在赏一幅画、看一座山,更像是在读一本书,一部很不简单的哲学巨著,在陶冶性情之外发人深省。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光良:点亮世界的童话
下一篇:写与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