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驳“死且不怕,而况生乎?”
不知从何时起,对于那些自杀的人群,有人发出这样的评论:“为什么要自杀?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么?”就像无数貌似言简意赅的广告词一样,得到了很多人不加思索的支持。死者不会说话,只能任由活着的人胡乱议论他们
不知从何时起,对于那些自杀的人群,有人发出这样的评论:“为什么要自杀?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么?”就像无数貌似言简意赅的广告词一样,得到了很多人不加思索的支持。死者不会说话,只能任由活着的人胡乱议论他们并不了解甚至从未认真思考过的一种心理。作这种评论的人,都是自命精英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有一种潜意识,就是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人”这个词在他们脑海里被剥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有点像古代帝王将相自喻为“牧羊人”一样。他们总是替别人思考,而不知道别人对这些情况考虑的比自己更多更深,因为人会努力思考所有牵涉到本身利益的事情,尤其是自尽这样将生命当代价的行为,思之深,知之切。再愚笨的人,彻夜长考后得到的结论一定比几分钟拍脑门说出的话合乎实际。所以,那些经过几天几夜不眠后或卧轨、或跳海、或服药的人一定有不活下去的理由,而并非欠考虑、更不是缺乏勇敢。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么?”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潜意识里,认为死是最可怕的,对未知的恐惧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但这句话的可恶之处在于,贬低了那些勇敢的死者,而给了很多懦夫一个光明正大的台阶下。好像自尽反而是怯懦的表现,而那些行尸走肉、尸位素餐、浑浑噩噩、蝇营狗苟的人反而是对抗生活苦难的勇士一样。
印度有个故事,说湿婆创造了人界和鬼界,本来这两个世界只隔一河,可以互相望见对面的情况,人界的人很辛苦地劳作,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是一天中最愉快的时光,当他们发现对岸的人可以永远地沉入睡梦中时,就争先恐后地渡河过去,湿婆看到这场景,很是生气,为了把人留在人界,便制造了黑雾横亘于河上,并派痛苦和衰老把守渡口,人看不见对面,而且惧怕痛苦和衰老,于是也开始惧怕死亡。
这个故事,虽然是哲人臆想出来的,但也反映了死亡在人类思想中,占据了何等复杂的地位,所有人终有一死,但却千方百计地回避,不仅在肉体上逃避死亡,还在精神上逃避,忌讳一切死亡的话题,甚至脑海中也有意地屏蔽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好像这样就能远离死亡,其实这样的后果,只是让自己更加不了解死亡,由于越来越无知,也就越来越惧怕。以至很多人在面临突如其来的死神时,惊慌失措,给自己增添更大的痛苦和耻辱。
讲论武士之道的《叶隐闻书》中说:“每天要不断地臆想自己死去的场景,以各种死法,或切腹,或火焚,或坠崖……”这是多么震撼人的精神修炼啊。只有具备了随时死去的觉悟,才不会在生命最后一刻丧失理智,从而使自己蒙羞。
稍微走题了--!总之,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告诫那些快嘴快舌的评论家和自命不凡的知识精英们,尊敬死者,尤其是那些勇于赴死的人,不要让他们付出生命后,还被人不屑地称为懦夫。
最后,附一句诗,是三国演义里赞曹操的最后一句:
“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赏析当代诗人何鹤的两首歌行体古风
下一篇:幼儿教师的辛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