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散记

旅游散记

令疵散文2025-03-07 19:16:14
我喜欢旅游,用胶片记录那些美好的景致,用文字记述那些感动的事迹,注定逝去的幻象,定格温暖的回忆,然后让它们慢慢变得陈旧而安静,搁浅在岁月的尘埃。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再一次翻开,看看曾经书写的文字,摄下的


我喜欢旅游,用胶片记录那些美好的景致,用文字记述那些感动的事迹,注定逝去的幻象,定格温暖的回忆,然后让它们慢慢变得陈旧而安静,搁浅在岁月的尘埃。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再一次翻开,看看曾经书写的文字,摄下的风景,会有不一样的心情,会有不一样的感动。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自由自在地,去体验一个城市,一段故事,享受大自然的乐趣,留下一片欢笑,使自己的胸怀得以舒展。
2013年7月,我陪伴87岁的岳父到甘肃敦煌,游览了著名的鸣沙山景区。我们是中午时分抵达敦煌,天气格外的热,仿佛走进蒸笼一般。我们坐出租车前往市区,住在阳关宾馆。经司机介绍,去鸣沙山景区游览最佳时间是在下午5点左右。经过与出租司机协商,敦煌的旅游行程由司机负责接送。
17点30分,司机将我们送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鸣沙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敦煌城南。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它像金子一样灿黄,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凤凰一样美丽!它东起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党河水库,绵延40多公里,南北广布2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1715米。远远望去,峰峦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丽,蔚为壮观。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攀登沙山瞭望,畅游泉边遐想,颇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游览鸣沙山月牙泉我犯了路线错误,将月牙泉方向搞错,沿着沙山走,越走越远,真是南辕北辙。又低估了登沙山的难度,没有租用防沙脚套。其后果是登沙山筋疲力尽,游月牙泉日落西山,整个景区花费了近四个小时。
由于错误路线,才让我尝到了登沙山的艰难和乐趣。我和87岁高龄的岳父选择中间山路,觉得是较近的路线。我们沿着有人走过的脚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刚登几十米感觉还行,超过50米后,鞋里灌满了绵绵细沙,时而进一步,退半步,前进几米都要费很大的劲。山体很陡,累了,只能站着停一会。当我们登上第一个山坡时,汗水早已经湿透了全身,在略平坦的山坡可以坐下休息片刻。有人说,旅游就要受累,这话一点不假。登山时,有几次我累得呼吸困难,腿脚发软,有打退堂鼓的念头。岳父嘱咐我不要心急,脚步要稳,不能过快,沉住气。相形之下,我的心态远不如老人。登过两个山坡,我们终于登上了通往山顶的山脊。我们想象的山脊是较为宽阔的,而这里的山脊却只有一个脚步宽,走时需要横着迈脚步,行进很是艰难。我们所在的地点离插着红旗的山顶只有50米。恰恰这50米,我们花费了20分钟时间。当我们艰难地抵达山顶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情无比的舒畅。极目远眺,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童心不由萌发。我们在山顶,看到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细看那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迭宕有致,妙趣横生。
在这里没有看见月牙泉,人们告诉我们月牙泉不在这里,而是在山那边。我们沿着通往山下的木阶梯下山,顺着骆驼走的路线返回到观光车站点,坐车前往月牙泉。
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在鸣沙山中,却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这就是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边的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景致相当不错。
月牙泉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是当之无愧的沙漠第一泉。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相传很久以前,敦煌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鸣沙山,更没有月牙泉,有一年这里大旱,树木庄稼都枯死了,人们干渴难忍,大放悲声。美丽善良的白云仙子路过这里,听到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心如针刺,伤心地掉下了同情的泪珠。泪珠落地化为清泉,解救了人们干渴的灾难。为了感恩戴德,人们修了一座庙宇供奉白云仙子。这样,便惹恼了神沙观里的神沙大仙,他抓把黄沙一扬,化作沙山想填埋清泉,赶走夺他香火的白云仙子。白云仙子道行浅,斗不过神沙大仙,便来到九天找嫦娥,借月亮与神沙大仙斗法。这天正好是初五。白云仙子借来一弯新月,放在沙山中间化为清冽莹澈的月牙泉,供人们饮水浇田。神沙大仙又使出妖法,去填月牙泉,嫦娥知晓后,非常生气,谴责神沙大仙蛮横无理,欺人太甚,轻轻将衣袖一拂,大风顿生,把填泉的流沙吹上山顶。气得神沙大仙吼声如雷,沙山因此而鸣响。
 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化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鸣沙山的雄伟壮观,月牙泉的精致灵秀,沙漠中长长的驼队,和沙子的清脆流动,让我看到了与江南完全不同的异域风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