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汶川地震灾区孤残青少年儿童的一封公开信
汶川地震灾区亲爱的孤残青少年儿童朋友们:我是河南省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也是一位残疾人,同时还是一名最基层的残疾人工作者——新安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新安县残联肢残协会主席。今天是2009年
汶川地震灾区亲爱的孤残青少年儿童朋友们:我是河南省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也是一位残疾人,同时还是一名最基层的残疾人工作者——新安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新安县残联肢残协会主席。今天是2009年5月4日,再有一周时间,就是“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日了。一年来,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和牵挂着你们。你们的遭遇和经历,我们感同身受,痛彻心肺。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地震发生后,我所在的新安二高语文教研组,每天都在第一时间向全体同学印发抗震救灾的最新报道和评论,使同学们的心能够和着你们的心一起跳动;从地震当天开始,我们督促报刊收发员第一时间将班级订阅的《洛阳日报》拿回教室,保证同学们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你们那里当天最新的救灾消息;从5月14日下午开始,我校先后三次分别组织全体教职工、学生和党员教师为你们捐款,共计55000余元。让人感动的是,绝大部分教职工家属没人组织,也都纷纷赶来捐款!
5月21日下午,我们又利用作文课,组织全体学生向深深震撼了自己心灵的灾区人民,以及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的社会各界人士写慰问信,向沉着冷静、勇敢坚强面对灾难的灾区人民和万众一心、无私奉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达我们的深深敬意和慰问,并在第一时间分别以包裹形式将1500封慰问信发往灾区。这些信中,有写给抗震救灾部队中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的,有写给后来被评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的蒋敏、蒋晓娟、黄琼、王洪发等人的,有写给后来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林浩、邓清清、薛枭的,有写给北川、东汽等中学师生的,有写给捐款一亿的唐山地震孤儿张祥青的,还有写给温家宝总理的。这些信寄出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2008年6月,我们学校和部分师生先后分别收到了张祥青董事长和张荣华总经理以及黄琼护士长写给我们的回信和明信片。
我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告诉朋友们:灾区的人民并不孤单,在你们身后站着的,是13亿勇敢、坚强、善良的中国人民!
一年来,每当我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有关汶川地震的报道,尤其是看到关于地震孤残青少年学生和儿童的相关报道时,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不住泪流满面!我是一个性情中人,算不得坚强。2006年9月,因病医治无效、过早世的父亲,曾给我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但是,和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的痛苦比起来,我个人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同时,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总觉得,给予灾区人民的援助,不应仅仅是同情、悲伤和物质上的,灾区人民尤其是地震孤残青少年学生和儿童朋友们,更需要心理上的抚慰,精神上的支持和激励!所以,思之再三,不揣冒昧,想借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之机,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与朋友们一道分享,盼望能对大家战胜人生挫折,走好人生之路,赢得成功人生有所启发。
其实,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一位曾被命运无情捉弄过的残疾人。但我并没有向命运之神低头屈服,而是勇敢的和命运展开抗争,最终成了一位生活的强者。
1967年,我出生在河南省新安县石井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生逢十年浩劫,童年留给我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和贫穷。三四岁时的一场大病,使我落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右半身上下肢严重畸形:右臂不及左臂的一半粗,右手不能握笔写字;右臂使不上劲,不能干一切重体力活;右腿行动不便,走起路来趔趔趄趄、蹒蹒跚跚的。1972年,我进入本村小学读书;1976年,到石井乡山沃初中就读;1982年初中毕业,随之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因此,我的第一学历只是初中毕业!
在学生时代,我学习勤奋,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尤其是语文成绩特好,这为我以后的自学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时至今日,我早已记不清楚自己入学后是怎样开始用左手写字的,这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又是怎样凭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用左手掂起那支在常人看来稀松平常的笔的,——只知道自己现在能用左手写一笔漂亮的字,而且速度极快,被他人视为奇迹。现在想来,或许是“天道酬勤”,或许是“天无绝人之路”,或许是“自助者,天助之”,或许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因为右手不能握笔,该用手时就自然而然用上左手了吧!
1982年7月,我初中毕业,本想升入高中继续深造,谁知命运之神再一次捉弄了我!当年一纸中招红头文件中“初中毕业生加试体育,成绩计入升学总分”的规定,将我这个因小儿麻痹致成三级肢体残的残疾人判处了“死刑”:体育成绩得了零分。不可思议的是,造化弄人,这项政策仅仅执行了一年,第二年就又取消了!而此时的我,在回校复读一个月之后,终因摆脱不了这项政策的困扰,辍学回乡务农,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放牛娃、地球修理者!人们常说:“命苦不怨政府,点背不怨社会”,这项不迟不早单单执行一年的中招政策,彻彻底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航向!
十二分的不甘心,使我这个从来不信“命由天定”的人,又冒出了一股子倔劲。回乡之初,先是奉家人之命开始学医,一年半之后,终因自己实在不感兴趣,不了了之;接着又凭着自己在校时语文成绩拔尖的绝对优势,有恃无恐,“野心勃勃”,舞文弄墨,要当作家。然而,整整三年,我没有发表过一个铅字!——这暗无天日的三年,欲哭无泪的三年,坚韧不拔的三年捱过去之后,1987年春天,苍天有眼,我的诗歌处女作终于变成了铅字,发表在辽宁省文学期刊《鸭绿江》举办的函授创作中心出版的函授教材《文学之友》上。——我居然成功了!现在想想,我都有点后怕:当时三年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若坚持不住,一瞬间偶一闪念,那么,今天的我就不可能是现在的我了!说到这里,抗震救灾时那一句句鼓舞人心、震撼人心的口号,仿佛又回响在我的耳边: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不抛弃,不放弃……
一年之后,又是一个春天。就在我的人生也刚刚步入春天之时,我的母校因一民师嫌待遇低离岗,一所本来就极其落后的农村初中,面临停课的威胁。我得到消息,又凭着自己有文学作品在省级期刊发表的绝对优势,壮着胆子,硬着头皮,毛遂自荐,要当教师。“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