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向和读书

志向和读书

驳蚀散文2025-03-05 01:26:05
小的时候,老师总是对我们说,一个人要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且常常当众亲切地挨个问我们的志向是什么,我们就在自己知道名字的几个伟大职业中,选取一个作为回答。有的比较含混,是科学家;有的很飘洒想当文学家;
小的时候,老师总是对我们说,一个人要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且常常当众亲切地挨个问我们的志向是什么,我们就在自己知道名字的几个伟大职业中,选取一个作为回答。有的比较含混,是科学家;有的很飘洒想当文学家;有的世俗点,说长大了当个国家主席什么的。我忘记了我当时选的是哪一个,但心里的实际想法却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拥有一条成年人穿的那种,前面开个尿门的裤子。
那算是我人生第一个比较成型的志向,第二个志向是配一根这种裤子的裤腰带。所以我的志向是从下半体开始的。
后来人长大了,就没有那么单纯了,想法也多了起来,今儿想这个,明儿想那个。从正经的考个好成绩,到下流地想和一个女孩亲嘴,不一而足。这些想法可以说并不是什么志向,虽说比更小的时候想得到一根裤腰带来得分量重些,但其在我心中的地位,远不如那根带子伟大--志向的伟大与否,并非在于目的本身,而在于它占你整个心胸的比例--所以就只能说它是些欲望罢了。我于拿个好成绩和跟女孩亲嘴都有想法,但并无雄心,当看到我想和她亲嘴的那个女孩子脸面稍微严肃的时候,我便像瘪了气的气球,心里那点点想法也不敢有了,虽然那张在我看来严肃的脸与我毫无干系。与之成对比的是,我为裤腰带的事和妈妈痛苦地纠缠了整整一周。
初中阶段,我没有什么说得上是志向的东西,是我“精神空虚”的阶段。
到了读高中,我可谓继小学之后又有志向了,知道了人是要工作的,做了事,人家才会給你赖以维持生命的物品。所以对我这种智力一般,家庭贫穷的人来说,拼命学习吧,到时候找个好工作,就可以衣食无忧以及孝敬父母,就是当时我对于人生的最高理论,占据了我当时体积不大的胸腔的大半。至此,我的志向由下半体上升到中间肚子的位置。这时的老师也现实得多,开口闭口高考是人生的关键,以后的生活质量在此一搏。不像小学老师成天骗你当这当那,哄得娃娃们团团转。事实告诉我,在我所知道的小学同学中,正在工地上锯钢筋的那位也许就是曾经的“国家主席”;在茂密的自留山上砍柴的兴许就是原来伟大的“文学家”。
我从小就是个厌弃课堂、讨厌读书的人,读书是大人们加给我的任务,我蹩脚地完成了任务,考进了一所蹩脚的大学。鬼使神差,我竟在这个时期,开始在课余读些报,就像一个天生厌食的孩子开始主动要求进食。进而舍得损损腰包买几本专业之余的书看看;哪知这一去如东逝之水,再无回头之日。我发现有意思的知识不在课堂,全在街面的地摊之上。以致我对专业越发厌倦。不久我便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求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我不会因为家庭改变我的意向。”等这些格言的怂恿下,退学了。
我对朋友说,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或者思想家罢,即将诞生。
我很为自己的主动退学感到自豪,还在那张退学文件上写下“我的光荣文件”几个字,逢人便讲,我以欣赏他们奇怪的脸色为乐。为了巩固阵地,我搜罗了一大堆自动退学、自学成才的大人物来为我助阵。我更加努力地读书,诗书经史一阵乱煮,好不热情壮志。
正是由于自卑,所以我们不遗余力、热情洋溢地寻找类似的事情,来为自己寻求心安理得,至少让它们凑凑热闹也是受我们欢迎的。我不断比照自己心灵的缺口和惭痛,寻找和它基因相同的游魂,于是我不断得到满足和快感,而且长时间地存在着。久而久之,相同的满足有点让我觉得枯燥无味。
作家,只是一个我所觅求,以此来开脱自己的称号而已。
缺口往往越修越大,壮志豪情常常是人懦弱的证明。一个又一个疑问的证实使他激动不已,直到有一天,面对光天化日之下的“真理”,他觉得索然无味。
平静下来的我,仍然每天关在屋里读书,只是这时的书在我心中由工具变成了朋友;由野心的阶梯变成了闲静的花园。我仍然不后悔自动退学,至于志向嘛,没有了,硬要说有些想法,那就是读读写写,吃吃睡睡。但我说过了,这只是一些欲望而已。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