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上举文裕游

阳春三月上举文裕游

捧土散文2025-07-07 02:11:16
利用闲暇,到空气纯净、恬静淳朴的乡村去休闲游,如今成了都市人的新时尚。阳春三月,春夏之交,适逢五一长假,得以到上举文裕村行走一日,跟着时尚了一回,实乃乐事幸事。平远县上举镇地处平远县北部山区,距县城3
利用闲暇,到空气纯净、恬静淳朴的乡村去休闲游,如今成了都市人的新时尚。阳春三月,春夏之交,适逢五一长假,得以到上举文裕村行走一日,跟着时尚了一回,实乃乐事幸事。
平远县上举镇地处平远县北部山区,距县城33公里,与福建省武平县下坝乡毗邻,是“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资源优势,被有关专家誉为“物种宝库、粤东明珠”。而今天我们一行的目的地是上举的六个行政村之一的文裕村。从地图上看,文裕村是大约跟龙文仓子峡谷下成70°角的一条峡谷。当地村民介绍说“文裕”是“文明富裕”的意思。
我们从县城出发上036县道,转037县道,121乡道,途经上举镇-双门石下-赤面石-猪麻坝-茶头壶-陂之岭下等地方,车到志成桥,开始步行,边走边拍,准备到文裕村的龙虎石坑午餐。

半小时后,我们到达谢氏祖屋,发现祖屋为两堂两横一门坪一门楼的典型客家堂屋,文革印记保存完好。一个小时后到达午餐的谢大哥的农家小屋。一个半小时候到达地名为“细叶檀树下”(此为GPS地图名称,当地亦称为“米子檀树下”)的古树旁,欣赏树干周长4.6米的古树。两小时后到达差干竹岭对岸的“棋磐寨”(口音,或为“棋盘寨”)古观音宫。午餐吃的全部是原汁原味的乡野绿色食品,令人回味无穷。
文裕村有山。逶迤起伏的青山连绵,两山之间形成一条狭长的峡谷,农舍如珍珠散落其间,掩映在翠竹茂林之中,谷底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时隐时现地顺谷蔓延欢腾着,紧挨着小溪的是一条山间小路,蜿蜒着逆谷穿境而过,大处可通农用拖拉机,小处仅可供摩托或是牛车通过。溪边就是农田菜畦果林,田里满是烟叶、仙草、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地里满是黄豆、柑橘、柚子、香蕉、黄瓜、西红柿、玉米……放眼望去,墨绿的烟叶随风翻滚,葱绿的禾苗水灵灵地相依相偎,黑色塑料薄膜里点点嫩绿的仙草整齐地排列着,偷偷红着脸的是李叶下密密麻麻的串珠李,毛茸茸带着水滴的是水蜜桃,火红火红的是美人蕉,各式各样的山花野草争芳竞艳,红的黄的白的……花枝招展,引得蜂飞蝶舞。稍远的山林间,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除了鲜艳欲滴的嫩叶,还有映山红、荷树花、油桐花、泡桐花等花树辉映其间。目之所及,山上山下,田里坡上,万紫千红,春色满眼。空气是异常的清新,到处是草香、花香,沁人心脾,忍不住想多吸几口。再加上山间的鸟儿叽啾,虫儿鸣唱。一时间您视觉、嗅觉、听觉乃至全身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忍不住想在此多留一刻,甚至不辞长作文裕人了。
有石。两山之上,举目可见的大石头数不胜数,形态各异,有些石头仿佛谁整理好似的层层叠叠,有些是离群索居单独出现;有些是躺着的,有些是站着的;有些就如一堵墙那样横挡在路中间,有些如一座小山似的匍匐在梯田之上;有的小如盖,有的大如山;有的两石紧紧相连,宛若情侣;有的三五成群,恍如孩童玩耍;有的站立成排,一如迎宾的小姐……有的像是某种物品,这个如一个“大蘑菇”,那个似一个“大红枣”,这个状如“斗笠”,那个宛如“谷仓”……有的像是某种动物这个如“孙猴子”,那个似“下山猛虎”,这个一如“蛤蟆望月”,转头看去那块巨石如“盘旋飞龙”……随行的谢大哥介绍说“龙虎石坑”就是如此而来。如果把文裕比作穿着花裙子的民族少女的话,那么青山绿水就是的花裙子底色,万紫千红的春花就是花裙子上的花色,那条山溪就是花裙子上的银色缎带,那么漫山遍野的石头无疑应是少女头上身上裙裾上的装饰宝石了。
有水。山水自古两相依,有水才有灵性,有水才有韵味。虽然连日山雨,山涧依然清澈如许,只是让人感觉水流更为充沛,空气更为清新,漫行不远,就听见水声特别响亮,原来是一个约两米的瀑布,是一处落差,溪水到此猛然跳跃,“奔流下杂树”,洒落成白练。瀑布虽然不算大,但是,在旅人们的心里眼里平添了许多的惊喜与欢欣。真是“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溪旁不时见有黄牛吃草,或是自由行走,或是远远的系在某棵盘根错节的树下,绿草丰美,隐隐可见堆在蹄子下的粪便,尾巴赶赶苍蝇,扭动一下脖子,山野间游荡起清脆的铃响。在一处水流较缓处,不少人停下来洗洗手,抹抹鞋或是玩玩水。水色映衬着周围景色,微风一送或是被人一动,山花绿草在波光粼粼里摇曳着,忽深忽浅忽浓忽淡,红的黄的绿的紫的,丝丝缕缕,重重叠叠,和着这雨后薄雾,对着远处农舍的缕缕炊烟,一时间如迷似幻,叫人心醉了几回。我不由得痴了,那一刻,只是在想:就化作长满青苔的石子吧,默默地站在水的中央;就化作一尾鱼儿吧,在这清水里游弋;就化作一枚叶子吧,与这春色一起舞蹈。
有古桥。这条溪流沿谷而出,最后流入下举河,溪流汇合处,就是有名的古桥——志成桥,也是我们泊车的地方。志成桥由两边的引桥和中间的桥身组成,引桥由一段泥路加四五十米长的宽大石墙组成;桥栏全部是年代久远的石条和石柱,扶手全部是葫芦状的花岗岩。桥高好几十米,也全是方正的石条砌成。想必当年是花了大价钱和大工程建造的吧。谢大哥告诉我们,早先(口音,意为古时候,老早时候),龙虎石坑是江西部分地区、仁居、上举村民前往差干与福建交汇处的“下坝墟”的粤闽交通要道之一,桥是木头做的,由于桥离水面高,非常不安全,一个叫“志成”的有钱人出资建造了这座桥,有好几百年了。如今通往“下坝墟”的主干道已由036、037县道以及其他公路代替,除了当地村民以及游人外很少有人从那桥上经过,更少有人去问津它的历史。如今看来,这座古桥保存得基本完整,桥身桥栏可以见证它的古老,可以想象当年曾是怎样的繁华与热闹,曾在那桥上演绎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今天,让我们来亲近一下这沧桑的古桥吧,在桥上小憩,体味先人为我们留下的文明,聆听河水诉说历史的隽永吧。
有古寺庙。我们这次的行程朝拜了两处的神灵。其一是志成桥往前百米,再往右朝着一条水泥路上山,不远的一座“东华禅院”。整个禅院是三个大门的两堂屋,门口有一长方形大坪,禅院中门对联为:“道传西竺,法说东华”,禅院内供奉观世音菩萨等普度众生的神灵。古往今来,人们建寺庙选址,都非常讲究“风水”。一般都是高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