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家山乡的绿衣使者
一个普通淳朴的庄稼汉子,凭着一颗诚挚之心,常年跋涉在大山深处,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一曲鲜为人知的奉献之歌,他就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邮政代办员冯黔川。年过三十的冯黔川,瘦削矮小的个子,腼腆中时常带着微
一个普通淳朴的庄稼汉子,凭着一颗诚挚之心,常年跋涉在大山深处,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一曲鲜为人知的奉献之歌,他就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邮政代办员冯黔川。年过三十的冯黔川,瘦削矮小的个子,腼腆中时常带着微笑,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实人。1996年春,他被沿河县邮政局聘为乡邮政代办员,负责后坪乡及邻近塘坝乡、金竹鱼溪两片的邮政业务。后坪是个座落在大山深处极度偏僻的乡镇,远离县城180多公里,只有一条公路通行,离最近的塘坝邮电所也有28公里,大山里汽车极少,冯黔川仅凭一双走不烂的脚板开始了漫漫的绿色邮路。
由于以前的邮递员工作松散,十天跑不得一个邮班,诺大的乡镇每年订刊不足3000元,即使送到的报刊信件等也是扔在乡政府收发室转身就离开,以致信件遗失,报刊短缺是常有的事,搞得人人怨声载道,叫苦不迭。
上班伊始,冯黔川决心加强报刊的征订工作,他跑遍了机关单位和各村组,诚恳地向人们下保证:“请你们放心订报刊,我保证按时投送,如果遗失,我自己出钱赚钱赔偿”。在他的感召下,人们纷纷打消了心中的顾虑,仅1996年秋季就订报刊价值8700多元,年终受到了县局领导的嘉奖。
冯黔川也确实没有失言,他坚持三日一邮班,按时到塘坝邮电所取邮件,回家分好后,次日又步行送往石界、当门、鱼溪等片区邮递,三天时间就此而过。即使刮风下雨,他也从不间断,每天虽有一趟中巴车,可他哪有钱乘坐,碰上熟人的货车就捎带一段,而多数时候都得依靠两脚步行,有时一天需徒步50多公里。
每次领回的邮件也都及时投送,乡下实在较远信函就用白纸抄出名单张贴,或在赶集天和星期六找熟人或学生捎带。为了做到万无失,不论是汇款(单)、电报,还是报刊信件,他都一一登记造册,要求领取人签字,几年来,工作从未出现差错。
有时他挎着大包的邮件从塘坝回来,浑身累得精疲力尽,他却顾不上休息,连夜投递就近业务,最迟到第二天清晨会准时送到。日久见真情,冯黔川用实际的行动取得了大家的信任,订报刊人的越来越多,到1999年上半年,已订《人民日报》、《铜仁日报》、《农村百事通》等党刊杂志150种,价值21000多元。
“自己多点麻烦,是为了减少别人的麻烦”,冯黔川经常这样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也都总是尽力替人把事办好,而从不计得失。如一些边远的山里人取汇款很难,要到塘坝邮电所,大额汇款甚至要到四十公里外的洪渡邮电支局,来回需要两天,碰到那些不方便的取款户,冯黔川主动收齐证件,帮他们代取回,从不收取一分报酬。有些人为了感激他,主动给他钱买烟抽,他总是拒绝。
有一次,一位农妇的小孩得了急病,拿着一张借来的汇款单哭着找到冯黔川,他二话没说就从家里拿出500元先支付给她给孩子看病,随后再帮到塘坝代取汇款,等小孩病好后,农妇一家拿出100元钱酬谢冯黔川,他依然婉言谢绝了,大山村里的村民逢人便夸冯黔川是好人。
冯黔川,一位平凡的土家山乡的邮政代办员,他用自己的辛劳架起了山里山外的桥梁,成为了链接大山与外界的纽带,他为山里人带去问候,也捎来温暖,他已成为生活在沿河北部边远山区的土家乡亲们离不开的贴心人。
——2002年8月于沿河县后坪中学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