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忽悠了我们的眼睛

谁忽悠了我们的眼睛

驽蹇之乘杂文2025-03-19 19:01:53
翻动遥控器,逢报道失窃案,锁定频道。盗匪把鞋安然脱在失窃者家门口,登堂入室行盗。主人回家发现门口陌生的鞋,心生疑惑,求助物业,最后报警,人赃俱获。心里纳闷:怎会把鞋安放门口?估计是初犯,作案手法不娴熟
翻动遥控器,逢报道失窃案,锁定频道。盗匪把鞋安然脱在失窃者家门口,登堂入室行盗。主人回家发现门口陌生的鞋,心生疑惑,求助物业,最后报警,人赃俱获。心里纳闷:怎会把鞋安放门口?估计是初犯,作案手法不娴熟。后来,镜头转向盗窃犯,原来是惯偷,脱鞋只为麻痹邻居,掩饰可能制造的意外声响。小聪明如盗贼。盗亦有道,障眼法都运用上了。这不,眼见也并非全为实。现代人大多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教条,定势思维下,异常动静常人也不过问。且见人家家里有人在,更是不会多管此等闲事。
目光游离电视画面,思绪穿越时空,落脚春秋时期。孔子在周游列国时被困陈国,接连几天滴米未进,饥肠辘辘,唯能睡觉。后来,弟子历尽艰辛寻来少许米,煮了饭。当饭快熟之时,孔子看到他最得意的弟子正在抓甑子里头的饭吃。一会儿,弟子去拜见孔子,献上煮好的饭。孔子不动声色,不显山,不露水,未提及抓饭之举,而是说梦中见到先人,要用这些干净的饭来祭他。弟子说刚才煤渣掉进了甑子里头,带有煤渣的饭被他抓起来吃掉了。这些饭并不干净,不能用以祭拜。孔子听后,感叹“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智若老夫子,也生发如此感慨。
愿意相信:眼见,还是可靠的。只是存在片面性与局限性,视觉看不到所有的存在物。
如同眼下轰轰烈烈、沸沸扬扬的“三俗”,到底谁忽悠了我们的眼睛?
言论发表自由了,网络平台开阔了,某些有心人咋呼了。或为名,或为利,或想独树一帜,或想标新立异,或想引领主流,雷人之言行此起彼伏,一夜窜红如雨后春笋般,收视率升了,点击率高了,那些貌似双赢之事开始扰人视听了。事情泛滥了,事态严重了,于是俗了。一落俗,亡羊补牢大行其道,开始“反”了,上纲上线了。风口浪尖的弄潮儿被群起而攻,杀鸡常常是因为降不了猴,鸡杀了,猴畏了?环境净化了?风气整治了?都雅了?!是掐架?是炒作?是多元化?这不,联袂忽悠起了我们的眼睛了。
“二八法则”大致也适应雅俗比例,20%的人雅,80%的人俗,通俗。雅俗向来可共赏。雅,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俗,本也无可厚非,但遭遇画蛇添足,长此以往,俗将不俗,变味了。温润的土壤,扭曲的价值取向,天时,地利,是诱因。俗,遭遇基因突变。而俗之变味,实非大众口味,我辈们更多的是被动接受。
防线溃不成军,底线才会受挑战。佛语不也说:见是其眼,心知非眼。兜兜转转,似也落入俗套,老生常谈了。杜绝随“俗”逐流,还是要立足教育,还花儿一片澄澈的天空,培养花儿的审美情趣,出淤泥可不染。德育工作做到位了,社会再怎么多元,便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眼睛自然也免受忽悠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