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靳玲的无私奉献,才有《村殇》的诞生

有靳玲的无私奉献,才有《村殇》的诞生

句望杂文2025-04-10 08:37:27
有靳玲的无私奉献,才有《村殇》这部小说的诞生我跟笔友靳玲(红网网友靖玲)与江西的游金旺,相识于广西风光明丽的临江。当年,我们参加了该地区的文学创作笔会。十几年来,我跟靳玲游金旺的笔友情,就象临江的水一
有靳玲的无私奉献,才有《村殇》这部小说的诞生
我跟笔友靳玲(红网网友靖玲)与江西的游金旺,相识于广西风光明丽的临江。当年,我们参加了该地区的文学创作笔会。
十几年来,我跟靳玲游金旺的笔友情,就象临江的水一样,无限伸延。在日后的工作上、创作中,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每当有了作品发表,都忘不了寄给对方,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在一九九九年五月,我当选上广东省第一届村民委员会某村的主任。
其实,村级选举还是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开始的,因为选情复杂,本来二三个月的选举工作,却用了多半年时间。
其实这次民选,也是一次真正的民意测验。
在八十年代初期,我跟村中几个中年人,为保护土地,就把贩卖土地的村书记告到了湛江地区,告了二年,村支书终于被我们告倒。九十年代初,为了村民的利益,我跟村里一帮年轻人,对管理区征地分配的不合理制度提出了异议,并上书镇政府。最后,镇政府不得不同意我们的合理要求。单这项,我们就为村民争取回几百万元。
我为村民谋取合法权益的行为,无形中侵犯了一些政府官员的利益,侵犯了村支书的利益。
在一九九四年的一次维护土地权益中,我被村支书、镇政府的一些官员视为眼中钉,被他们以所谓“妨碍公务”罪,非法拘留我跟十多个村民。
十多年来,为了村民的利益,为了维护农民的土地,我一直跟那些贪官污吏作斗争,为村民无私地奉献,这也奠定了我的群众基础。所以在这次民选取中,我才能够获胜。
上任后,村支书多次要求我跟他合作,合谋出卖土地。但是,这些不义之财,我不能要,我也不会跟他同流合污。
由于村书记跟镇政府一些官员勾结,他们对我人为设妨碍,村务也拒绝移交。使村中工作无法正常运转;镇委书记曾多次交待镇政府各部门,某某到镇政府办事,各部门都不给他办。因为政府部门对我的刁难,造成了村民诸多不便,有些支持我的村民,甚至受到了伤害。
我上任后,曾把原管理区干部的经济问题、土地征地遗留等问题,曾带着村民到县、市、省各级反映投诉。但是,省市却把我们的问题,踢皮球一样,一脚踢回县里。我们的上访,不劳而归。上访回来后,我更受到镇党委、镇政府的挤压和打击报复。同时,还遭受到了黑社会的暗害。
参选前,我是抱着一种服务大众的思想的。因为我们家乡的农民,特别是在出卖土地一事上,多年来,受尽欺压。所以,上任后,我才承受着各种压力,带着村民向省级向映投诉。作为一个单位的一二把手,为了集体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带领村民向上级反映问题,我敢说,在中国,是没有多例的。
但是,我为公为民的行为,却得不到各级政府官员的认可,并受到种种迫害。
螳臂挡车,古时是说坏人挡不住历史潮流。但是,现在,正义人士揭发坏人坏事,却变成了螳臂挡车???
我无法挡住这些腐败潮流,只能急流勇退。经过思想的激烈斗争,最后,我只好选择了辞职,在上任一年后,我不得不辞职,我不得不向腐败分子退让了。
难道说,我向违法乱纪的人作斗争是错的?我想服务大众的思想也是错的?
我的心在滴血,我心里在呐喊!
我在职时,曾把在工作中的糟遇向靳玲诉说。她多次劝告我,做人,要做个正义之人,要顶天立地,要坚持原则。现在,我辞职了,第一个诉说的对象也是靳玲。她听了我的诉说后,觉得很有戏剧性,建议我把我的从政经历写出来,写部长篇小说。
靳玲的话,触动了我心里某种念头。上任后经历的人和事,以及父辈人走过的道路(我父亲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一直在大队工作),一直在我脑海里回闪。但是,我自己有多少斤两,我自己清楚。写点短小文章,还可以应付,但大部头,就无法完成了。所以,二000年辞职后,几年都不敢动笔。
几年来,靳玲不断鼓励我,要我尽快把小说写出来。
这时,我向靳玲提出一个想法。我负责写出初稿,改稿、定稿由她负责。靳玲听了,马上同意我的意见。
《村殇》从腹稿、筹备到完成初稿,足足用了六年。在靖玲再三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以笔为武器,把自己当选村委会主任后的遇糟,把农民的喜或哀,把官场的腐败,把心中的愤慨、对腐败现象的揭露,以及自己在职时想做却不能做的事,不能完成的目标,通过笔端、通过小说的形式,反映出来。
现实社会的腐败现象不能处理,只有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通过梦想来完成,这是社会的一种悲哀现象?还是农民的一种不幸?
当我写完初稿后,好象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任务一样,心感一阵阵快意。这好像苦闷的人,找到了知心朋友诉说一样,一吐而快。
靖玲看了小说初稿后,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并对一些章节的内容作了完美的修改。
令我意料之外的是,这时靳玲向我提出,《村殇》(初稿是《乡村变奏曲》)是我的个人作品,她作为朋友,只是对作品的初稿提点看法,作品与她无关。
这时,我才觉得靳玲是多么伟大啊。她为了“强迫”我把小说写出来,为了鼓励我的自信心,先答应合作创作。等我完成了初稿,却“抽自而退”。虽然她“抽身而退”,但对《村殇》视为自己的作品一样,无限关爱、无私奉献。文化人的这种崇高思想品德,从靳玲身上反映出来。
《村殇》是我孕育的,却又是靳玲培育的。同时,我也要感谢红袖添香网站,她给了《村殇》一个面世的机会。
今后,无论《村殇》的命运怎能样,是否能够出版,我都要感谢靳玲,感谢她的鼓励与支持。是她的无私付出与奉献,才有《村殇》这部小说的诞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