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说“有诗为证”
初识有诗为证之说,正在上初中。时图书资源极度匮乏,百无可读之际,不得不捧起一本发黄缺角竖排繁体的书来读,竟是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毕竟是名著,虽字认不足三成,语言习惯又相去甚远,仍能体味出书中盎然的
初识有诗为证之说,正在上初中。时图书资源极度匮乏,百无可读之际,不得不捧起一本发黄缺角竖排繁体的书来读,竟是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毕竟是名著,虽字认不足三成,语言习惯又相去甚远,仍能体味出书中盎然的文笔情趣,读来不忍释卷。当时所受教育落实到读书,注定是抱了批判吸取之态度,很快便从书中找出破绽:有诗为证。行文至一人一事一景,作者乃赋诗一首,展示出提炼、概括、浓缩、上睛的功力,唯此一句有诗为证,甚感与唯物主义相悖。诗乃作者自己所作(当然也不免有杜工部等),怎么可以拿来为同样是自己所写的文章作证呢?如果把文字写成了诗就可以当作证据使用,哪真理的标准何在,法律何以为准绳哩。这个独特的读书心得使我很是窃喜了一阵子,常于认为适当的场合抛出,语出惊人,哗众取宠。之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想大约应是社会上不再以互相批判为主旋律之时吧----我不再为此独特的发现自鸣得意,又进而认识到那其实是一种层次很低的浅薄。是时眼界渐宽,文坛赠答笔会之上多有用有诗为证引出下文的,有诗为证此时不过是一句过渡性的套语,融洽席间的气氛,实在是不应苛责的。用在书中同样是文笔情趣的需要,诗文并茂才华横溢。文人的诗之作为证,既不能载入档案当成提职加薪的凭据,也不能写出履历表成了为官一任政绩民心的记载,更不能在法庭上引出或是或不是的致命判断。文人的诗只是笔耕者以文字方式抒写情怀展示才华的一孔天窗,讴心沥血地写诗往往得不到任何回报,却无意间美化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空间。
范仲淹没有上过岳阳楼,却激情浩荡忧愤深广地为此楼作赋,而致斯楼以赋传世。苏东坡一生连续被贬却能面对滔滔江水吟咏出豪情万丈的千古绝唱。细细品味总不难捕捉到诗文背后作者的真实心境,大凡把情绪形诸文字者,总有心底的一丝凄凉与无奈,此人在现实中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诗意多与失意相联,文人傲世自持的不羁性格往往在遇到困境时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文人写了诗赋,凝结了作为一个人苦苦寻觅的精华,诗赋之于文人尤如庄稼之于农夫,文人写了诗如果还能听到喝彩换得银两,便得意非凡。诗流传开去后人展读常钦羡诗人的情致才华,并进而由诗想象着诗人的美好生活,在这样的阅读中诗人被想象成了集才情浪漫和富有于一身的准神仙。真正的好诗大都产生于逆境之中。身处逆境可以使人头脑清醒,性格沉稳,做事求真,因而就能够成就大事,身处逆境的文人尤其能够激活灵感调动才华,真正的好诗人,或一个诗人的真正的好诗大都产生于困境。真正的好诗都要有真情实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很少有人能违背自己的真实感受十分矫情地写出感人的好诗来。真正风云际会春风得意之人,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写诗,即便写了,也多是应制之作没有真正的生命力的。诗也是残酷的艺术。诗人以文思装点生活如同工匠用体能和力气建筑生活,诗之为证便无可阻挡地记录了诗人的心路历程。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终于错过了你坐的车
下一篇:鲤鱼潭:花东纵谷的瑰丽明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