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灭的希望
1980年农历11月初8那一天,杨二牛退学了。因为父亲病重,母亲早已过世,家里剩下了两个妹妹,还有18只羊。那一年杨二牛13岁,上小学二年级。照理说一个13岁的孩子不止上二年级,只因为杨二牛所在的村庄
1980年农历11月初8那一天,杨二牛退学了。因为父亲病重,母亲早已过世,家里剩下了两个妹妹,还有18只羊。那一年杨二牛13岁,上小学二年级。照理说一个13岁的孩子不止上二年级,只因为杨二牛所在的村庄压根儿就没有学校,只有30户人家的斜坡村根本就办不起学校。所以直到12岁那年父亲才送他到5里外的临村去上学。
那里学校的条件也非常艰苦,一年四季教室里面黑洞洞的,光线很暗。春秋季的时候,很多学生宁愿搬着小凳子到教室外面听课,老师只需把那块用木版做的简易黑板搬出来就是了。到了冬天的时候是最为艰苦的,水泥台的课桌直冒冷气,冰冷的手指很难攥住铅笔。窗户上没有玻璃,只能用玉米杆固定一块塑料布来挡住寒风,又能透一些光线。半天的课下来,脚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虽然是这样的环境,对于杨二牛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每天上学的日子,才是最为快乐和充实的。
杨二牛并不是老二,而是杨喜的长子。在二牛出生的那一天,恰恰是他家的牛第二次生崽,而那只小牛犊又是公牛,生下来不到十分钟就站起来晃晃地走,非常壮实,惹人怜爱。父亲杨喜很高兴,为他儿子取名二牛,希望儿子能够像那只小牛犊一样壮实。
这种充实而快乐的学习生活仅仅持续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杨二牛不得不退学了。父亲咳嗽的已经不能下床,他不得不照顾病重的爹,还有两个妹妹,还有那18只每天都要放的羊。
1981年正月,杨喜离开了人世。杨二牛在本家及亲戚的帮助下安葬了父亲。从此也把对上学的那分热情与渴望深深地埋在心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吃苦的孩子早立业。14岁的杨二牛真得感谢父母给了他一副好身体,或许应该感谢他家的牛(现在早已不养了)给他带来了好运气,他看起来像十六七岁的大孩子。兄妹三人的日子倒也过得去。
把两个妹妹都嫁出去之后,杨二牛也二十五六岁了。经人介绍,外村的一个小他三四岁的女孩子看上了他,因为她了解到杨二牛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1993年农历11月初8,26岁的杨二牛终于成了家,而这一天恰恰是他十三年前退学的日子。杨二牛不禁感叹,上帝真是公平的。
结婚之后,杨二牛名副其实,他真正做起了养牛的生意。短短三年的时间,他成了远近有名的养牛名人。
一年只后,杨二牛的女儿降生了。他为女儿取名杨眉,取扬眉吐气之意。
杨眉挺争气,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名列前矛,品学兼优。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杨二牛开了几次家长会。让他欣慰的是学校的变化真快。干净的校园,透明的窗户,干净的课桌,白白的墙壁。杨二牛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参加家长会的时候,差点儿掉下了眼泪。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没有机会上学,他的少年虽有了机会,却是如此之短。不是他不想上,而是时代啊。女儿的今天真好,再也不用为上学而发愁了。家长会结束后,杨二牛特意找到了校长,拿出了2000元钱,对校长说:“我没什么文化,但我渴望上学的日子,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地读书。这些钱对你们来说不多,只希望你们能够给孩子多买一些书,让他们多学知识。”年过半百的老校长感动地握着他的手:“有你们这些人的支持,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展眼又几年过去了,镇上的变化真大,到处高楼林立。近几年学校进行危房改造,镇中学也在改造之列。不到半年的时间,学校新建起了三座教学楼。杨二牛每次从中学门口经过时,从私家车的车窗里看到那涂着淡蓝色墙漆的教学楼,少年的那个美好的愿望又空前的膨胀起来。
女儿上八年级了,成绩还是那么优异。开学没多久,杨二牛应邀以双重身份参加家长会,一是为女儿,二是作为慈善家的身份。杨二牛坐在了女儿的座位上,感觉真好,全新的桌椅,推拉的窗户,洁白的墙壁,一尘不染的地板,窗外的花香飘来,真是惬意呀。这在他上学的年代是想也不敢想的。女儿赶上了好时代,免除了学费,也不愁吃穿。
后来,学校领导请杨二牛发言,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地读书,却终于没有读成。但是读书却成了我不灭的希望,我的时代永远不会回到从前,只能把这希望寄托给我的女儿,以及和我女儿一样热爱读书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将来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他们的人生大业!”台下响起了如雷的掌声。接下来杨二牛从包里掏出五万元现金,说:“感谢党的政策让我致富,感谢我们的教育如此快速的发展,这些钱代表了我对教育的热爱和希望,以后我还会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