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眼看人低

友人度假屋隔壁一户人家养一窝狗,有白色、褐色,也有黑色,大大小小好几只,不过狗的种类很一般,属于轻易被人抓去做狗肉煲那种,反正不是很名贵。这些狗平时习惯或坐着,...
杂文 2025-08-07 0

元芳最近很忙

我不知道“元芳”是谁,但最近“元芳”真的很忙。大家最近都在忙着问他问题,问的问题真是太丰富了,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句”元芳,你怎么看”,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杂文 2025-08-07 0

这个很重要

最近,我在泗州双沟朱氏修谱QQ群里看到永青先生发了一条信息,他请宗亲们注意收集各支族的故事,并说,“这个很重要”!这的确很重要!双沟紫阳堂朱氏先人在淮河和洪泽湖...
杂文 2025-08-07 0

可不可以不勇敢

当我挤进棋室,准备下棋,发出邀请,所有朋友心有灵犀般统统保持沉默,装不在电脑前……当我正襟危坐在棋桌上,房间认识不认识的棋友不约而同纷纷逃离我的身旁,做鸟兽散…...
杂文 2025-08-07 0

爬格子的感慨

生在偏僻的农村,在那个生活都很艰苦的岁月里,谁会花钱去买书籍,再说对于不识几个大字的父辈们,要养活全家八九口人,要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也只有他们磨厚的老茧知道。...
杂文 2025-08-07 0

偷得浮生半日闲

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没有片刻让我们可以悠闲地度过。我们体会不了陶潜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加感受不到放翁所言的“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杂文 2025-08-07 0

论余华的先锋创作

内容提要:在我看来,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坛闯将的余华,即便算不得一个高产作家,绝对算得上一个实实在在竭力创造精品的作家,或者更确切地讲,这位曾以描写血性和暴力见长的...
杂文 2025-08-07 0

一个人的画像

读文友不设防的《一个人的画像》,忍不住莞尔,会心一笑的同时,萌发给自己画像的冲动,于是世上又衍生了一篇拙文。生于70年代中期,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温室里的一朵花...
杂文 2025-08-07 0

“经营人心”是思想政治工作成功的秘诀

谈到思想政治工作,大家可能首先想到这是一个如何关心人爱护人的工作;然后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干部的主要工作,而不是业务干部或行政主要负责人的主职。其实持这种观点...
杂文 2025-08-07 0

青春的悲剧,是将灿烂撕毁给众人看

北方的初冬,不仅是大自然走向萧瑟的季节,也是一些老人生命终结的季节。2007年冬天的一个正午,在西北一座大山的脚下,山坡上的一块平地岗上,一群人正在挖开一个几年...
杂文 2025-08-07 0

福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前天的踏青活动中,同行的五人中,其实还有两位高雅的女士。我参加这次活动,也是其中一对夫妇的盛情相邀。她们都是我的同门师妹。现在,一个出任地方银行主职,一个在群团...
杂文 2025-08-07 0

“庸医”害人 ,“名医”坑人

眼下,在城里的一些小巷内,又特别是城中村,开了很多小诊所。他们大都没有“营业执照”“医师资格证”,有些是跟别的医生手下打了几年闲杂,有的原本是医院的护士,有的纯...
杂文 2025-08-07 0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每当读着曹操的这...
杂文 2025-08-07 0

浅谈文学作品评论中的批评于赞美

要谈的话题文章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得先弄明白这样一个问题:读者阅读完一篇文章以后应不应该评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也是文章诞生的意义之一。有人说...
杂文 2025-08-07 0

“悬赏”取名

近日闲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某位家长“悬赏”两百元为其宝宝征集名字,里头附有宝宝出生时的详细信息:06年3月21日下午5点半出生,农历2月22日,体重7,姓...
杂文 2025-08-07 0

生命的坚守

观看了影片《唐山大地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过多的虚构,只是讲述着一个平凡而又简单的故事,但故事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段插曲,都渗透着心...
杂文 2025-08-07 0

夜宴

熬夜看完了《夜宴》,很累。其实,想看的并不是情节了。好久以前,我就读过这本小说,我也知道,它在讲什么。我,只是想看看,演员们是怎么样去演绎这个悲伤的故事。看得懂...
杂文 2025-08-06 0

散文诗,游走在散文和诗歌的精灵

散文诗的概念最初于我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都知,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定义,只是人为的一种感觉而已。和文章的内容一样,需要知音,才能意会,方可言传。后写了一些似诗非诗...
杂文 2025-08-06 0

《师恩难忘》的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记叙了作家刘绍棠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小培养了他对...
杂文 2025-08-06 0

作为殉葬品的中国人

范美忠先生在道德家们与网络暴民们非理性的强大舆论压力下,终于还是道歉了,因为若不做出一个道歉的姿态,将使他周围的人承受狂暴舆论的压力——这在他不愿意发生的。然而...
杂文 2025-08-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