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随想

莫高窟随想

斗杓杂文2025-04-23 21:27:43
前些天,我看到电视台播放纪录片《敦煌》的一个片断,说有很多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收藏在外国大博物馆,被当作至宝,中国人要想要点资料作为研究,却也要花高价,换来的影印的版本。我感到十分的耻辱,也给了很大的震撼
前些天,我看到电视台播放纪录片《敦煌》的一个片断,说有很多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收藏在外国大博物馆,被当作至宝,中国人要想要点资料作为研究,却也要花高价,换来的影印的版本。我感到十分的耻辱,也给了很大的震撼。
在看到这个片子之前,最早认识莫高窟应该是在中学课本里,但那时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词汇,没有太多的感念。直到多年前,我读到来余秋雨先生的文章《莫高窟》和《道士塔》,被他那文字里的气息所感染,从此在我的脑海里莫高窟就有几许血肉,一尊尊行色各异的佛像,一副副色彩斑斓的精美画卷,还有飞天的舞姿。当然还有一个小人物,一个伪道士王圆箓,一个瘦小可怜的人,他就像是把生锈的钥匙,可是他打开了辉煌的宝藏,也像一星笨挫的野火,点燃了一座恢弘的宫殿。时局混乱,官场腐败,也助长了疯狂的盗窃。英国人斯坦因,也让我不能忘记,他从莫高窟得到了太多、太多,现在已经成为大应大英博物馆的至宝,而他丢弃的几百辆白银,喂饱了容易腐朽的道士,也早已经烟消云散。
之后,我曾经有一个梦,在一个冷色的秋天,在一天清晨,阳光从东方的升起,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而我感觉不到温暖,一步一步走来,累了就坐在鸣沙山山头小憩。我仿佛听到了嗒、嗒的马蹄声,我记起了在一千六年多年前那个叫乐尊的僧人,而我今天看到的并不是万道金光,不是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而是一座莫大的画卷,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它们不会瞬间消失。但我如同僧人一样,从最初的第一次凿刻开始,叮当、叮当响彻灵俯,从这头到那头,我置身于一片苍茫的历史画卷面前。我深深陷入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牵动我的灵魂,我就像是一匹快意的野马,在人们的祈愿里穿行,面对这些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感受到了着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在煌煌莫高窟面前,我着一身黄色衣衫,在阳光的照射下,只如一粒黑影,但同时我也是富有着,仿佛穿越千年,一瞬间的事情。
我呵斥英国人斯坦因,“住手,你可以观看,但不可以带走!”但斯坦因,看不到我的表情,依然,不费吹灰之力带走了他想要的。1907年,他用英国人卖鸦片挣来的200两银两,雇佣中国的苦力,也是用中国的骡子和马车,带走了24箱写本和5箱其它艺术品。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带走了570段敦煌文献。仿佛是千里之外,仿佛是在眼前,但只是迟来100年,但远我愿是一粒风沙迷住斯坦因的眼睛,但愿我是一里黏土,牵绊他匆匆逃离的脚步。愿他的灵魂,对于中国那个神秘的土地,具有愧疚,而不是窃喜。
然而是无奈,然而伤害,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我呵斥不了任何人,当然包括那个伪道士王圆箓,但愿化作一个顽皮的童子,偷窃了挂在道士腰间的遗传钥匙,使他无法再次打开宝藏的大门,最终我没有得逞,还要看他拿起大锤佛面上砸去,最终是烙在我的胸口,而要睡去。我多希望延迟王圆箓的那双手慢慢落下,直至在公元1974年,打开那尘封已久的门,那时人们不在关注秦始皇陵墓,和那荒凉、宏大的巨大军队,而是一副副美妙的画卷,和一册册经卷。相比较而言,秦始皇的统一六国的帝国大军,多少沾满了惨烈的血醒,在蔓延了一千五百年的精美画卷面前,在人们的天真的涂鸦和信仰面前,还是略现单薄和苦涩!而我必定一个凡夫俗子,注定于美妙画卷无缘,它日我踏上追寻她的路途,心头一顶怀有茫然的期待,但愿我的灵魂,在哪里得到远远比失去的要多,要多!
对于,沉睡在塔里的王圆箓,还能说些什么?余秋雨先生的态度,值得借鉴,不要再提起他,提起他都觉得太过渺小,如同一只苍蝇似的,何必将历史的罪责推给这样一个经不起金钱诱惑的伪道士呢?纠其原因,伪道士后面,还有一群卑劣的官员,还有一个腐败无能的政府!归根结底,可悲的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年代呀!
标签
相关文章